毛竹林
亚热带主要竹种
毛竹林是我国亚热带主要竹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是我国人工竹林面积最大,用途最广,开发和研究最深入的优良经济竹种。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自广东、广西,北至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南部都有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区都能生长。
基本简介
从平原到海拔500m左右都有大面积毛竹林,偏南地区垂直分布可在海拔1200m左右,我国在70年代开展过“南竹北移”工程,山东、河北、河南北部、秦岭北麓均已引种了成片竹林。
毛竹林多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6~20℃,年降水量100~2000mm,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属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紫色土、黄壤土或红黄壤。
毛竹林常为纯林,林分立竹株数在1500~4200株/ha,平均300株左右,平均胸径11.6cm,最粗20cm,平均高18m,最高22.5m。平均生物产量50850~233460kg/ha,竹材产量37545~215925kg/ha,平均单株材积35.1kg,平均叶面积指数2.23~7.40;林冠郁闭度在0.5~0.9。林分随着平均直径的增大,接近林分平均直径的株数就愈多,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差的百分率愈小,显然群体结构愈合理,林分生长就愈好。毛竹胸径(D)与竹株重量(W1)、竹秆的重量(W2)、秆高(H)有密切关系,据研究其经验方程为:
W1=0.280 408D2.029 7662,r=0.997 W2=0.105 721D2.343 768 r=0.998
H=2.080 512D0.860 067,r=0.884
影响毛竹林产量的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不仅有其本身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因子间的相互配合产生综合影响。研究证明,立竹株数(N)、胸径、叶面积指数、整齐度等对毛竹林产量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以前两项为主导因子,其最佳回归方程为:
LogW1=-1.502274422 1.160680753logN 2.498971442LogD
LogW2=-1.026670686 1.083023746LogN+2.285545246LogD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Camelliade oleifera)、拎本(Enrya japonica)、姜子(Neolitsea sp.)、鹅掌楸(Seheffler octophylle)、山矾、悬钩子、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柔毛绣球(Hydrangeavillo sp.),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藏类植物如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铁芒箕(Diranopteris dichotoma)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马尾松、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根据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生产上把毛竹林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竹林为集约经营的竹林.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松土、施肥等,每亩立竹度200株以上;第二类为一般经营的竹林,主要措施有劈山抚育等,立竹度100~200株;第三类为粗放经营的竹林,一般不采取任何经营措施,有的砍伐量过度而立竹仅在100株以下,在竹林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要求加以经营,逐步扩大第一类竹林的比例。
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要点
入冬以来,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给各地的毛竹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及危害,出现大量立竹倒伏翻蔸、塔棚、竹秆弯曲变形和折断等情况,使竹林生产力受到严重损害。为减轻雪害竹林损失,尽快恢复竹林生产力,建议各地积极采取如下措施:一、 竹类受灾类型
1、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主干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2、折断。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致使主干被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1米。
3、破裂。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致使主干被撕裂,且撕裂成长达数米的篾片。
4、翻蔸。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致使被连蔸拔起,立竹倒伏翻蔸。翻兜竹地下部分露出地面,破坏了林分的地下系统,对竹林影响最大。
二、恢复措施
1、斩梢。斩梢是减轻雪灾的主要应急措施。在积雪冻雨初期和化雪初期,对交通方便地区的竹林,尽快组织斩梢,即将竹株梢部斩去,留枝15盘左右。
2、竹林清理。根据受害状况、受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清理宜在笋期以后进行,竹株尽管雪压劈裂,翻兜倒伏,但通常不会死亡,甚至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过早砍伐,会形成“哭娘笋”、“哭娘竹”,对竹林更新极为不利。
(2)待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可对竹林进行清理,根据竹林受害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弯曲竹宜尽量保留,梢部断裂竹如断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对翻兜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
(3)对于严重妨碍交通或竹林管理的少量翻兜竹、劈裂竹即行砍伐。
3、施肥。根据立地条件,对于大年毛竹林在3月初施笋前肥,采用株穴法施肥,每亩施15-25公斤尿素; 5-6月份沟施法施长效复合肥,每亩施20-30公斤。小年毛竹林于5-6月份每亩一次性沟施法施入长效复合肥40-50公斤,促进竹鞭萌发生长。
4、留笋养竹。
为恢复竹林,出笋期要尽量多留笋长竹,少挖、慎挖冬笋、鞭笋。但可及时挖掘浅鞭笋、露头笋、退笋、弱小笋,以增加经济收入。如果竹林受损严重,健康的小竹笋也要留养,待出笋大年大径级新竹长成后,再伐去小径级竹子。竹林恢复期(需2-3度)尽量少挖或不挖冬笋、鞭笋。一般每亩留40株左右即可,后续年份视竹林具体情况再留养。毛竹林留笋长竹的目标是使竹林立竹数达到每亩150-200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1 10:00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