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毼(hé):古同“鶡”,已很少使用。
基本信息
『毼』
康熙字典笔画( 毼:13; )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曷毛(hemao)
基本解释
毯一类的毛织品:“庚午减陕西织造绒毼之半。”
古同“鶡”。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hé]
[《广韵》胡葛切,入曷,匣。]
亦作“?1”。
(1)一种毛织的布。
(2)通“鶡”。参见“毼鸡”。
[②][dā]
[《字汇》得合切]
见“氀2毼”。
[③][kě]
[《集韵》丘葛切,入曷,溪。]
同“楬2”。
不加彩饰。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胡割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𠀤音曷。《博雅》𣮧毼,罽也。《後汉·乌桓传》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毼。《注》广雅曰:氀毼,罽也,氀,力于反。毼,胡葛反。《陈琳·神武赋》黼锦缋组,罽毼皮服。
又毛布也。或从衣作褐。
又与鶡同。鸡名。《後汉·西南夷传》冉駹夷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注》郭璞注:《山海经》曰:毼鸡似雉而大,靑色,有毛角,鬭敌死乃止。今通作鶡。
又《集韵》丘葛切,音渴。与楬同。豆不饰曰楬。或从毛作毼。《仪礼·士丧礼》毼豆两。《注》毼,白也。
又《字汇》得合切,音答。《李翊·俗呼小录》今俗谓性劣者为氀毼。氀音兜,毼音达。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0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释
汉语大字典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