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热”是指在大陆
互联网社区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数知识分子(公知)中间,出现了一种对所谓“
中华民国”的缅怀,以至于一些小圈子里甚至形成所谓“民国热”。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中国台湾地区的所谓“双十节”,所谓“中华民国”那个在中国内地社会中几乎沉没的记忆符号,这些年因种种缘由又“浮现”出来。是的,它不全是记忆,它还在中国台湾保留了一块残片,并在统独问题上扮演着复杂角色。过去的一个世纪国家历尽沧桑,中国内地社会见多了,前进了,也对围绕所谓“中华民国”的各种元素多了些“宽容”。
然而在大陆互联网社区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数知识分子(公知)中间,出现了一种对“中华民国”的病态缅怀,以至于一些小圈子里甚至形成“民国热”。这种思潮的积极分子对大陆的民国时期不断进行浪漫主义描述,称那是个所谓“民主”、“自由”、而且“崇尚知识”的时代。
其实,当前的“民国热”的根源其实最早也应该追溯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段时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
东欧剧变和
苏联解体,这时候德裔美籍犹太学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个学生福山站了出来,高唱“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从此之后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种所谓的历史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反应就是对于历史上革命和激进主义的批评和反思。也就出现了“去革命化”现象,革命不在被视为一种高尚和神圣的东西,而是被视为一种躁动和不成熟的东西,而民国年间的那些所谓“反革命”和保守派,反而成为一种稳健和被广泛推崇的行为。这就是民国热兴起的一个时代背景。
这种论调的基础是当时中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境遇。他们相对于当时的工农大众挣得很多,大学教授的家庭都用得起多名仆人,铁定属于当时的上流社会。此外民国时期出了几名大师级的学者,他们受到当下学术界的普遍推崇。
赞美民国作为一些人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方式,是有逻辑的。作为对旧时代的一种“纯怀念”,也可以理解。怀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这就像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和辜鸿铭怀念满清时梳辫子,中国现在还有一些人怀念“文革”时代一样,它们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及心理原因,成熟社会对它们的态度应是能宽容时则宽容。
然而有些人把“民国热”当成一个意识形态甚至政治工具,来挑战大陆社会的主流历史观和对现实政治的认识,他们的鼓吹就不再是小资的东西,而是在搞恶意欺骗,他们的把戏应当毫不客气地予以揭穿。
民国真的好吗?如果它真好,当初就不会被中国人民那么坚决地抛弃。中共以成立之初才几十个人的“小众”,其力量甚至不如今天微信上一个稍大点的圈子,却用28年的时间动员了全中国的老百姓,摧枯拉朽般把国民党的庞大国家机器打得七零八落。如果不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烂透了,烂得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彻底失了民心,这一切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奇迹般发生!
今天的中国,无论在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民生水平以及对国民各种权利的综合保障能力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年。我们可以怀念民国时期的一首歌,一道风情,以及一些时间越久越让我们感到亲切的面孔,但歌颂那时的国家制度和它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对中国历史以及推动这个国家发生伟大变化的所有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