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垸
围水造田的聚落
民垸指的是围江造田、围湖造田而成的聚落。垸子四周有堤挡着水,垸子里居住着围垦的人们。2016年夏天,这个词因为南方暴雨作为高频词汇一次次走进新闻,走入普通百姓的视线。
地理环境
民垸是长江流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居住地,它就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地后,供人们居住和耕作的场所。历史上,由于人口增加而耕地不足,为解决耕地问题,人们在湖区筑堤圈地,造田耕种,形成一个个居民点。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水泥沙量增多,加剧了洞庭湖的泥沙淤积。缺少土地的人们就围湖造田,建设民垸。在湖南、湖北等省份,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叫做民垸,俗称垸子或者围子。
形成
历史上广为传颂的“八百里洞庭”现在其实只剩下三百里了,过去的湖面绝大多数都变成了今天的民垸。几十年的变化发展,许多原来只被当作临时耕地的民垸现在集中了大量的人口,甚至还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集镇。民垸的堤大多数是民间建造的,其工程质量无法与长江干堤相比。
民垸占据湖区,使得湖泊的蓄水量减少,调节河流径流量的能力减弱,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增加。“民垸”助长了洪水的肆虐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地面状况,它也无法让降水增多,它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滞洪功能,导致长江水位比常年偏高。
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有万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垸子就有7处,万人以下的小垸更是不计其数。在湖南,洞庭湖里曾出现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民垸。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中,最惊心动魄的堤防保卫战,并不是发生在长江干堤上,而是在民垸里。当时湖北、湖南受灾的200多万群众几乎全部来自各个民垸,而最大的两处损失都是民垸溃堤导致的。虽然军民昼夜抢险,但相当多的垸堤却依然难以抵挡汹涌而来的洪水,整个长江中游地区被洪水冲垮的民垸有100多处。
2016年7月6日,一名即将转移的村民给家人打电话。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多处民垸水位跳涨,超出最高防守能力,多次出现险情。当地紧急组织1.6万名群众转移。
6月30日至7月5日8时,蔡甸区普降大到暴雨,全区累计降雨量达到382.2毫米。蔡甸区消泗乡多处民垸水位跳涨,超出最高防守能力。
保护
不可置否,2016年的暴雨和洪灾可能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和梅雨季节的双重因素叠加造成的,而民垸对洪水也应该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可见,人不给水以出路,水也不给人以活路。与江湖争地,过度围垦,让民垸侵占水道,绝对不是一件好事,遇到大洪水,民垸绝对“溃不成军”。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平垸行洪势在必行。苗恒想起恩格斯说过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保护自然,维护生态,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14:03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