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金融
金融市场形态
民营金融是相对于国有或官办金融而言,指民有、民营、民受益的金融体制或金融实体,即所有权上由民营资本控制,经营方式上由民营实体执行,服务对象上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金融市场形态。
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民营金融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管制。我国金融体系保持了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国有资本主导银行体系的格局,银行体系迟迟未能对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体系依然处于“半垄断”状态。虽然近年来出现了担保公司等新型融资机构,但受制于资金来源,这些机构难以发挥显著作用。银行体系半垄断状态下,竞争并不充分,大量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长期边缘化,一旦遇到货币紧缩,中小企业常常面临“缺水”之困。
在中国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经济微观主体市场化、金融交易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迟迟不启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目前,中国依然保持着3%左右的存贷利差,全球罕见。最初,保持银行高利差,可以帮助银行体系积累利润和资本实力,冲销历史遗留的坏账。但长期保持高利差,使得银行能轻松“坐着挣钱”,不利于银行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导致银行成为公众存款的“分利者”而非价值创造者。
放在国际的宏观视野里,中国金融业的民营化程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势呢?也就是说,中国金融业的民营化程度,与国际水平相比如何?
民营控股和民营化一直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虽然由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欧美国家去年以来曾出现一些银行 的“国有化现象”,但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关都表示民营银行仍然是最有效率的模式。
而且,从欧美银行业的总量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只有少数银行被“国有化”,无论就国有资本在银行业总资本的比重 ,还是国有银行在所有银行中的比重来说,长期以来在欧美银行业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2009年6月,美国财政部批准了十家问题资产援助基金(TARP)的资助银行赎回逾680亿美元的政府优先股,这意味2008年10月受美国政府 注资支持的美国大银行,逐渐走上了“反国有化”道路,更证明了所谓的欧美银行“国有化”趋势已经落幕。
此外,证券业、保险业等在国外的民营程度更高,而在中国的民营化则受到更多限制。事实上,次贷危机中欧美银行 的表现,恰好说明了“国有化”或者“民营化”达到极致,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风险。就中国的金融业来说,不是民营化过头,而是民营化不足的问题,体现为以金融抑制控制风险的同时,也丧失了应有的金融效率。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前提条件。只有放松金融管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打破国有垄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消除负的实际利率,才能真正对高利贷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发展障碍
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金融业是否已出现充分竞争下的市场饱和?很多人目前认为,国内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不能轻易再放开民营金融机构准入。
对此,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从金融需求的角度看,当前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众多金融供给短缺的领域,如农 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保等,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机构,来促使金融资源流向这些领域。由此,说明中国的金 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并未达到供求平衡下的“饱和”。另一个方面,自从金融业实现对外开放以 来,外资在中国设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速度不断加快,客观上说明了金融业的竞争程度远低于实体行业。而近期国内大型央企纷纷加速布局“产融结合”,也说明了金融业仍有较大盈利空间。所以,以市场饱和为理由来限制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个问题,在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是带来更大风险,还是更大的收益?的确,应该承认,在各国银行 业民营化发展的初期,都会受到一些民营银行内在弊端与缺陷的影响。例如,民营银行的信用层次低、可能出现关联贷款、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这些均是各国在银行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不过,这并不能作为拒绝银行业对内开放的理由。
长远来看,民营银行的内在优势确是国有银行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他们在市场效率、经营机制、产权安排、交易成 本、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宏观角度看,加快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进入,是全面提高金融体系服务质量的需要。同时,此举还能促使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继续改革,增强内资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可以解决当下小企业、民营经济与农村的金融需求困境。
发展民营金融业的核心,就是发展民营银行。只要制度设计合理,民营银行的风险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 不会积累成为系统性风险。因此,要避免因噎废食,尽快顺应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规律,加快促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完善制度环境和监管体系的背景下,加快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准入,才符合国家和公众的长远利益。
发展方式
一是促进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资本准入。虽然近年来,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速度突飞猛进,但相对于国家股、国有 控股企业法人股、外资股来说,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二是促进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机构准入。例如,按照“民有民营”的原则来判断,目前中国真正的民营银行数目还非 常有限。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民生银行已经具有了民营银行的基本特征。另外,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 行在实现民营控股的同时,也基本上脱离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可以被称为民营银行。
三是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应该是着眼于与大型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弥补现有金融供给的不足。例如,政府 应该通过适当引导,使民营资本更多地进入中小金融机构、零售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机构等,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营企业、中 小企业或农村等金融资源等相对供给不足的领域。
民营借贷
国际上一般认为民间金融(Informal Finance)就是“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以短期资金融通为主的民间信贷市场和以股权转移为主的民间资本市场。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信贷市场行为。所以,民间金融和民间借贷都具有非标准化、非规范性和非监管性的基本特征。
民营金融是相对于国有或官办金融而言,指民有、民营、民受益的金融体制或金融实体。在国内,由于民营金融长期以来受到管制和歧视,没有被纳入正规的金融体制,大部分只能在体制外生存,所以往往被误认为等同于民间金融或者民间借贷。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民营金融将逐渐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在整个金融服务业中占据主体地位。
行业峰会
峰会信息
峰会名称:2012中国(上海·陆家嘴)民营金融发展峰会
时 间:2012年06月19-20日
地 点:上海浦东陆家嘴国际会议中心
峰会主题:民营金融的新趋势·新格局·新模式
指导单位: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全国振兴地方经济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股权投资研究院、中小企业投融资(上海)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股权投资企业家协会
承办单位:融道网·中国融资渠道
赞助单位:中天嘉华财富管理中心、金援宝资金服务中心
参会人数:600人
峰会规格:国内民营金融行业参会人数最多、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论坛之一
峰会内容
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民营金融的新趋势·新格局·新模式”,涉及民间借贷、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改革、新36条落实等多个热点议题。茅于轼、曹远征、王德培、殷剑峰、周德文、田文昌、吕志刚、段绍译等众多权威专家和民营金融行业精英将共同探讨民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振兴之路。
6月19日 主题讨论“民营金融的新趋势、新格局、新模式”和专题讨论“民间借贷的危机和机遇”。国内权威的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法律专家思想碰撞,共同把脉民营金融的政策和行业走势、未来市场格局,以及潜在的风险与机会。
6月20日 专题讨论“民营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峰会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分类,由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民营金融机构代表分享本公司的成功经验,分析公司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本次峰会聚焦的民营金融商业模式包括:民营银行、小额贷款、第三方理财、民间借贷连锁、担保、典当、私募基金、银企对接平台、网路借贷、金融超市、金融集团、民资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
峰会特色
一、与国内权威专家互动式交流
与会专家均为国内顶尖水平,务实敢言。峰会突破“我讲你听”的传统论坛形式,参会人员可“会前提交问题”或“现场提问”,与专家互动。问无不答,言无不尽。
二、注重优秀民营金融经验分享
演讲嘉宾半数以上为国内优秀民营金融机构的代表,将详细分享各自的精彩历程和成功经验。
三、结合政策时事金融热点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贷款通则》(修订版)或《民间借贷法》的出台,温州、鄂尔多斯等各地民间金融改革进程,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存款保险制度对民营金融的影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等。
四、全面关注民营金融创新模式
尤其是金融超市、民间借贷连锁、第三方理财、民资管理公司、村镇银行、金融集团等一系列新近兴起的民营金融机构。
五、形式多样的联谊与合作机会
峰会期间将提供论坛、鸡尾酒会、联欢晚宴、自助茶歇、江畔观景等形式丰富的交流互动,峰会结束后可继续探讨合作、组织考察优秀民营金融机构(自愿原则)。
这是一次民营金融行业精英的盛大聚会,是政府智囊团与金融实战家的顶级对话,更是一次对中国民营金融趋势、格局和实战模式的全面剖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20:16
目录
概述
发展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