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
民间组织或个人创办的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民间“收藏热”的兴起,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可谓适逢其时。
产生契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私立博物馆经历了一个从与公众分享个人收藏的快乐,到为民间收藏健康发展寻求合法存在机制,再到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转变契机的过程。
与此同时,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成为新时期私立博物馆发展的主力。比如,由南京天地集团董事长杨休开办的长风堂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由成都建川实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馆中藏品约2万件,全部来自该馆馆长近20年来的个人收藏。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私立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更为鲜明和突出,博物馆的目标也更注重于回馈社会,为民族保存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公众更便捷地接触这些传承悠久的文化精华。
不过,鉴于民办博物馆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在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中,寻求健康发展之路,依然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探讨与努力。
发展现状
近20年来,中国大大小小的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成为蔚为大观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有456个,也就是说每十个博物馆中至少有一个是民间博物馆。加上各种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馆的总数可达千家。在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年来,大大小小的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在中国成为蔚为大观的力量。2006年《博物馆管理办法》发布,2007年全国注册私立博物馆大概200多家,2012年已经发展到千余家。不过与发达国家平均5万人口左右就拥有一座博物馆相比,我国这一比例为60万人口才拥有一座博物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3 15:03
目录
概述
产生契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