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怯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
解读
气怯指虚弱而惊慌的症状。胆的生理功能之一为主决断。《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张景岳谓:“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互济,勇敢乃成。”人的勇怯,遇事的判断和决断的能力与肝胆有关。心虽主神,又有五神脏之称,而神又分属于其他四脏所主,决断力常为处事之关键,更加突出了胆的重要性,谋而不断,必事不得行而功不能成。肝胆气盛则勇,故有促进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素问·经脉别论》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
胆虚也称胆气不足,胆虚则决断力差,气怯不勇,其主证虚烦不眠,心怯烦躁,易惊恐,多疑虑,常叹息。
中医应用
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体质羸弱,胆气素虚或情志内伤,暴受惊骇,目见异物,耳闻巨响,造成胆气虚损。
2、临床表现:失眠多梦,头眩不能独卧,寐则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心中澹澹,如人将捕之,善太息,舌质淡,脉沉细兼弦。
3、治法方药:
(1)温胆法以调补胆虚
温胆法用于胆虚证,适用于形体肥胖素体气虚痰盛者,或虽无明显气虚证,但亦无明显湿热证者,和临床表现以癫痫、眩晕、失眠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细辛、肉桂等,方剂如导痰方、十味温胆汤。
(2)补胆镇惊
《类经》指出:“胆者,少阳人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医林选案》认为:“气血足则胆气旺,气血虚则胆气怯。”胆虚气怯,则善恐易惊,失眠多梦,或兼头眩,视物昏花,脉弦无力。故本法常选人参、远志、菖蒲、龙齿等组成的方剂,如安神定志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