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气管和/或支气管,为患者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
基本结构
常见的插管头部有一个或两个套囊,套囊充气后可以起到固定插管和密封气道的作用,也可以不带套囊。插管管身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管身内埋有钢丝线圈,以提高径向强度和轴向柔软度。部分插管管身采用抗激光材料或复层,以抗激光照射。为经鼻/口或经皮插入病人气管的插管。一端通过呼吸管路与麻醉呼吸机连接,以维持病人呼吸。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分类
临床常用气管导管
常规型气管导管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出现脱出等情况,同时固定方式便于口腔护理,临床较为常见。主要为PVC材质,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管材质等问题会使得患者出现黏膜损伤并导致出血症状,会给患者正常治疗带来较大影响。
加强型气管导管
加强型气管导管较常规型气管导管在材质及构成上具有巨大优势。加强型气管导管又被称作为弹簧管,其主要材质为特殊软质树脂且壁内具有螺旋钢丝,这就使得管体的柔韧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加强型气管导管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在管芯处涂有润滑石蜡油,可让插管更加顺利,插管时间及成功率较普通型气管导管都具有一定优势。另外加强型气管导管尖端处质地更为柔软,可随着上气道形态发生改变,契合程度较好,降低了与黏膜组织的摩擦,损伤较小,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可冲洗型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口咽部分泌物及
定植菌易积聚在导管气囊上,在此区域形成“粘液糊”,成为细菌的储存库。因此要有效预防此现象发生,则必须及时有效地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分泌物。冲洗式气管导管,使积聚于声门下分泌物及定植菌随冲洗液被吸出,直接减少经口鼻咽部至下呼吸道分泌物的下漏和定植菌移行,而常规型气管导管无法对气囊上方滞留物进行冲洗,有助于降低医院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单腔支气管导管
是安置于支气管内的单腔导管。实施肺隔离和单肺通气的人工气道统称为支气管内导管,单肺通气是指在开胸手术时,选择性的进行检测肺通气,患侧肺不通气肺萎陷。特点为管体细长,套囊短。为了保证右肺上叶的通气,右支气管导管前段套囊分两段,中间有一侧口对应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
双腔支气管导管
广泛应用于临床单肺通气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品种较多,有Carlen、White和Robertshaw三种类型。设计原理基本相同:一管两腔,两段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导管的远端,另一个开口位于主支气管,在气管及主支气管部位分别安装有气囊。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术者要求较高,因右主支气管解剖结构的特点,难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小儿气管导管
小儿气管导管在距前端2cm与3cm处分别标有单个或双个黑圈标记,其目的在指导导管插人气管的长度,以防止插人过深。有些小儿导管壁上还涂有一条能放射显示的纵向黑线,在X线下可显影,借以了解导管在气管内的位置。5岁以下的小儿需采用无套囊气管导管,以增加使用安全性,这与小儿气道狭窄部在环状软骨处有关。
使用方法
经鼻腔将气管导管经鼻腔在非明视条件下,插入气管内。
适应证
全麻,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新生儿窒息,气管塌陷等。
禁忌证
注意事项
导管型号选择
插管深度
经鼻长度(cm)=0.21×身长(cm)
鼻尖至耳垂≈前鼻孔至咽喉腔4-5cm(小儿2-3cm)
男性:门齿不超过22cm;女性:21cm。
当然确保插管深度适宜,还是以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等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