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至病所
针灸学术语
针灸学术语,这里所谓的气指经气而言,即针下的得气感应。气至病所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法,使这种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最终达到病变部位。它是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高表现,可以使针下之气到达病变部位,从而调整阴阳之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概念
“气”是指针下的得气感应,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解读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气,是指经气;病所,即病本所在之处。如肺气上逆引起气喘,其病所在肺。“气至病所”是指经气到达病本所在之处。由于针刺的激发和推动,经气向病所运行而发挥治疗作用。《类经·针刺类》曰:“刺以气为要,得其效则信”,说明只要通过针刺,疾病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即可确信经气已至病所。
中医应用
方法举例
1、计息法
常说的针感除酸、麻、胀、痛、寒、热等外,还有一种就是隐性的针感。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引起患者主观的感觉,但在医生的针下可以出现沉紧滞涩感,或能见到针的周围出现轻微的肌肉跳动,此时则表示气已至。但这样的针感很难诱导向病所传导,要想实现气至之目的,则采用计息法。具体是以一呼一吸为—息,以《灵枢·五十营》中:“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理论为依据,光估测所针之穴到达病所的尺寸(同身寸),每次行针运用手法的时间应以气从穴位达到病所需要的息数来计算。此法方便迅捷,临症容易掌握。
2、指压针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金针赋》运气法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它适用在出现针感后针感不向病变部位传导而是向相反的方向传导,或是向双向传导而传向病所的针感较弱等情况;具体是在针根后1寸许以左手拇指按压,边运针边按,或不运针而单独按压针后,此时包括刺针穴位同时出现酸胀,甚至出现针感会自动指向病所。指压针根法,针借指力,指借针气,循经向前,这是比较实用的运气至病所的方法之一。
3、通经接气法
这是循经远端取穴,欲使气至病所的方法。经气运行线路长,而且需要通过—些经气难以通过的解剖部位,如关节等。具体先在病变远端循经取一个穴位,运针催气,气向前行,但气行一段复止,则在气止之所再刺一针,气复行向前,但气行复止,则在气停止之处刺针,直到气至病所为止。此时从第一针依次行弹针、捻针等手法,可使针感源源不断地涌向病所。
4、针后循灸法
此法适用于针感较弱或方向感不强以及一些寒性疾病。借艾灸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力,使针感运达病所,具体是先进针寻找针感,针感出现后停针不动,然后以艾条从针处穴位循经温和施灸至病所,也可边运针边从穴位向病所循经施灸,则针感随灸热,灸热与针感相传至病所,这是四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气至病所意义
现代诸多医家经过临床体会,证明气至病所可提高针刺疗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4:41
目录
概述
概念
解读
中医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