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别名3-(2-氯-10H-吩噻嗪-10-基)-N,N-二甲基丙-1-胺,是吩噻嗪类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氯丙嗪
英文名:Chlorpromazine
化学名称:3-(2-氯-10H-吩噻嗪-10-基)-N,N-二甲基丙-1-胺
分子式:C17H19ClN2S
分子量:318.864
CAS登录号:50-53-3
EINECS登录号:200-045-8
理化性质
1、外观:白色至灰白色结晶性粉末
2、密度:1.21g/cm3
3、熔点:192-196℃
4、沸点:450.1℃
5、闪点:226℃
6、折射率:1.623
7、PSA:31.78
8、LogP:5.20
9、蒸汽压:0.0±1.1 mmHg at 25°C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4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31.8
7、重原子数量:21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3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理学
本品系吩噻嗪类之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
拮抗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① 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由于拮抗了与情绪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所致。而拮抗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a-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有关。
② 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但对刺激前庭所致的呕吐无效。
③ 降温作用: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体温可随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用较大剂量时,置患者于冷环境中(如冰袋或用冰水浴),可出现“人工冬眠”状态。
④ 增强催眠、麻醉、镇静药的作用。
⑤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拮抗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注意。还可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微循环,而有抗休克作用。同时由于扩张大静脉的作用大于动脉系统,可降低心脏前负荷,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
⑥ 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影响,如使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出现乳房肿大、乳溢。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促皮质素及促生长激素分泌延迟排卵。
本药口服易吸收,但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甚大。胃内容物或与抗胆碱药(如
苯海索)同服时,可影响其吸收。亦有报道,苯海索对氯丙嗪的吸收影响不太大,但能降低其疗效。口服有首关效应。可使血药浓度降低。口服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持续6小时左右。肌内注射后达血药浓度高峰迅速。90%与血浆蛋白结合。脑中浓度比血浓度高10倍。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在肝脏以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中7-羟基氯丙嗪仍有药理活性。主要经肾脏排出,排泄较慢。t1/2约为6〜9小时。
适应症
① 治疗精神病: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忧郁症状及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可加重病情。
② 镇吐:几乎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如尿毒症、胃肠炎、癌症、妊娠及药物引起的呕吐均有效。也可治疗顽固性呃逆。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③ 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用于低温麻醉时可防止休克发生。人工冬眠时,与哌替啶、异丙嗪配成冬眠合剂用于创伤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烧伤、高烧及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④ 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的剧痛。
⑤ 治疗心力衰竭。
⑥ 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用法和用量
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① 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物不清、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偶见泌乳、乳房肿大、肥胖、闭经等。② 注射或口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用药后应 静卧1〜2小时,血压过低时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升压。但不可用肾上腺素,以防血压降的更低。③ 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肿大,停药后可恢复。④ 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为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阻断多巴胺能纹状体黑质传导途径产生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症状,可用苯海索对抗之,但能降低疗效。本品还可引起一种特殊持久的运动障碍,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运动,停药后不消失,抗胆碱药可加重此反应。⑤ 可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此反应少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哮喘、紫癜等。⑥ 可引起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和晶体混浊,或使眼压升高。对长期使用者应作眼部检查,常规半年复查1次。高剂量应用本品时,夏季最好戴太阳镜以保护角膜和晶体。
注意事项
① 肝功能不全、尿毒症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査肝功能。② 本品刺激性大,静脉注射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疼痛较重,可加1%普鲁卡因作深部肌内注射。③ 本品有时可引起抑郁状态,用药时应注意。④ 6个月以下婴儿不推荐便用。⑤ 老年人对本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易产生低血压、过度镇静及不易消除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禁忌症
对吩噻嗪类药物过敏者、骨髓抑制者、青光眼患者、肝功能严重减退、有癫痫病史者及昏迷患者(特别是用中枢神经抑制药后)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①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者的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加重。② 与碳酸锂剂合用,可引起血锂浓度增高,导致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加重、脑病及脑损伤等。③ 与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时,中枢抑制作用加强。④ 与阿托品类药物合用,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加强。⑤ 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易致体位性低血压;⑥ 与舒托必利合用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⑦ 抗酸药及苯海索可降低本品的吸收。⑧ 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脏的微粒体酶,加快本品的排泄,因而可减弱其抗精神病作用。
制剂
片剂:12.5mg、25mg、50mg;注射液:1mL:10mg、1mL:25mg、2mL:50mg
药典介绍
【鉴别】(1) 取本品约10mg,加水1mL溶解后,加硝酸5滴即显红色,渐变淡黄色。(2)取本品,加盐酸溶液(9→1000)制成每1mL中含5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测定,在254nm与30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4nm的波长处吸光度约为0.46。(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91图)一致。(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0.50g,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3号或黄绿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并不得显其他颜色。有关物质:避光操作。取本品20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µ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柱;以乙腈-0.5%三氟乙酸(用四甲基乙二胺调节pH值至5.3) (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对照溶液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µL, 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 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C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 L)。炽灼残渣:不得过0.1%(附录Ⅷ N)。【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与醋酐3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 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髙氯酸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35.53mg的C17H19ClN2S·HCl。【类别】抗精神病药。【贮藏】遮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