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
针灸穴位
水分,出《针灸甲乙经》。水分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名称释义
水指水谷,别出为分。穴在下脘下1寸,适当小肠下口,主治腹胀水肿、大小便不利,针之有利水、分别清浊之力,因名水分。《聚英》谓“水分,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人大肠,因曰水分。”
功能作用
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
水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九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
腹坚肿如鼓,绕脐痛冲心,肠鸣,肠胃虚胀,反胃,泄泻,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肠炎,胃炎,肠粘连,泌尿系炎症。
操作
直刺0.5~1寸;宜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肾炎、膀胱炎等。
配伍
关元中极,清热利湿、通调水道,治疗小便不利;配天枢、气海,益气理肠,治疗泄利;配肾俞、脾俞、足三里,益脾肾、行水气,治疗水肿;配神阙、气海,温下元、利寒湿,治疗绕脐痛。
功效
穴在下脘下1寸,适当小肠下口,至此而泌别清浊,水液入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针此能利水、分别清浊,故具有和中理气、分利水湿的功能,可治疗腹胀肠鸣、水肿膨胀、小便不通、反胃呕吐等症。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
备急千金要方》:“反胃,食即吐出,上气”,“腹胀满绕脐结痛,坚不能食,胀转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7 20:39
目录
概述
名称释义
功能作用
治法
定位
解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