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效益是兴办水利工程设施所能获得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收益的总称。兴办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建设资金和经常性的运行管理费,效益是上述两项投入的产出,是评价该水利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
指标分类
表述水利工程效益的指标,一般以有工程和无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作用的差别加以确定。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
效能指标
指水利工程除害兴利能力的指标,如可削减的洪峰流量和拦蓄的洪水量,提高的防洪和除涝标准,增加的灌溉面积,改善的航道里程等。
实物指标
指水利工程设施可给社会增加提供的实物量,如可增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可增加提供的水量和电量,增加的水产品和客货运量等。
货币指标
指用货币表示的上述效益指标。如每年减少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数值,灌溉增产的货币价值等。以上三种表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其中货币效益指标便于相互比较,是评价该工程项目经济和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指标。
效益分类
经济效益
指有工程和无工程相比较所增加的财富或减少的损失,如提供生产用水使工农业增产所获得的收益,兴建防洪除涝工程所减少的洪涝灾害损失等。从国家或国民经济总体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时,所有社会各方面能够获得的收益均作为经济效益;从工程所有者或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时,只有那些实际能够征收回来的水费、电费等,才算作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是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是着重进行分析估算的内容。
社会效益
指修建工程比无工程情况下,在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利方面的作用。如修建水电站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修建自来水厂可以改善卫生和生活条件,修建
防洪工程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环境效益
指修建水利工程比无工程情况下,对改善水环境、气候及生活环境所获得的利益。如修建污水处理工程对改善水质的作用,修建水库对改善气候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等。
效益表现形式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由水利工程直接提供的效益称直接效益,如灌溉增产的农产品等。由直接效益所引发的效益称间接效益或次生效益,如有了灌溉增产的农产品就可以发展加工工业以获得新的收益。但要注意很多间接效益,需要另外的投入(如办农产品加工厂)才能获得。
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
可用产品或货币表示的效益称有形效益,如可提供的电力、水量等;很难用数量指标表示的称无形效益,如提供电力对文化、卫生的作用等。
正效益和负效益
可获得的各种收益为正效益,造成损失或带来不良影响的称为负效益。
修建水利工程与无水利工程相比较在开发治理目标方面分别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和分别称为
防洪效益、
除涝效益、
灌溉效益、
城镇供水效益、
水力发电效益、
航道改善效益、水质改善效益、
水库养殖效益和
水利旅游效益。有的水利工程具有上述一项效益。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则具有上述多项效益。
效益特性
随机性
由于各年水文情况不同,水利工程的效益也具有随机的特性。如某些年份,防洪、除涝工程可充分发挥作用,效益就大;如遇较小洪涝年份,作用就小甚至没有作用。又如遇干旱年,灌溉的作用就大,效益显著;而遇多雨年,灌溉工程的效益就小等。
综合性
: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往往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的工程,具有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发展性
由于工程和社会经济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水利工程的效益也是发展的。如由于泥沙淤积,水库调节性能逐渐降低,效益相应不断减少。又如防洪工程建成初期,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灾的损失小,相应防洪效益也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灾损失增大,防洪工程的效益也随着增大等。
复杂性
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往往比较复杂,需全面分析研究。如在河流上修建水库,由于它的控制调节作用,下游可获得效益,而上游由于水库淹没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又如在河流左岸修建防护整治工程,可减免崩塌获得效益,但有时对右岸往往会造成一定影响,引起一定的损失等。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门间的要求有时是相矛盾的,如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大,防洪效益相应较大,而兴利效益则相应减少。
效益估算途径
减免的损失
从可减免洪、 涝、 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估算效益。如防洪可减少洪灾损失,提供工业用水可减免因缺水而减产、停产的损失等。
增加的收益
从可给社会带来的收益估算。如由于发展航运和提供电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收益;由于灌溉而增加农业产量等。
节省的费用
从可减免替代措施节省的费用估算。如建设水电站,可节省火电、核电站的费用;发展灌溉,可节省进口农产品的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