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堡村位于郓城县城偏西北18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为239公顷,耕地面积128公顷,共546户,2200余人。
村情概述
据该村《朱氏族谱》记载:商代其先祖就在此处立村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属廪邱,名为飞云驿。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滑州河决,飞云驿四面环水,方园数里,一片汪洋。一官员登高环视,大笑曰:“此地易守难攻,实乃水堡也。”飞云驿由此改名水堡。宋、元先后改名义东堡、水堡寨,明、清时期复名水堡。
水堡村清末为郓、濮、范三县分管,1928年属郓城县,1946年改属郓北县,1949年复归郓城县。
该村是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的家乡。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箭镞、陶器碎片和两汉及宋代瓷器文物,证明水堡是历史上古廪丘地望中比较繁华的民居和兵家必争之地。此村古迹和传说甚多,是著名的水浒旅游景点之一。
水堡村中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土坑,一名“忠心坑”,又名“忠义坑”,相传为宋江故居遗址。传说宋江在梁山聚义后,统治阶级视之为“贼寇”。建炎元年(1127年)宋江被捕惨遭杀害,全家抄斩,房子被烧光,平地又掘3尺,日久沦为土坑。后人为纪念宋江全家,不忍毁去遗址,起名“忠心坑”,保留至今。
宋江花园及宋井位于宋江故居北百米处,占地约5亩。相传旧时园内百花盛开,宋江常陪父亲宋太公赏花。园内有一井,水位较深,历经千余年,从未干过。生水饮之,有落花香味,煮熟饮之,则清香可口。很久以来就供村人饮用,保留至今。
水堡村西南有宋林遗址,占地3亩余。相传旧时林内坟墓很多,墓碑多杆,内有松柏树和房屋。宋江因造反被抄家后祖坟被刨掉,其它坟墓被刨平,墓碑推倒。该处周围至今没有坟头,但人人都知道是宋林遗址。
水堡村立有孙膑牛舔碑。清宣统元年(1906年),续修《浪州志》中有关于孙膑牛舔碑的记载:“邑之东南七十里水堡镇,旧有龙虎殿一座,不知建于何年。仅存禅门外古碑五,半淤土中,上仅三尺余,傍东一碑,有牛舔刷之迹,深二三分许,碑青色,其舔处则淡红色而滑,确似牛舔。但碑文模糊不可识,相传齐将孙膑系牛于石上,留此遗迹。”据老年人回忆,在该村西头,原有一座真武庙,后殿称龙虎殿,原殿毁后,又在此建征王庙,庙前有牛舔碑,为一不规则长方形青石,座上前边并有两牛蹄印。青石上有一印痕宽约牛舌,长约一尺余,最深处约一厘米(当地群众称约一扁指深),碑上原有字迹,但经风雨剥蚀已模糊不清。据历代相传,孙膑幼年放牧,常系牛于一青石上,他坐旁苦读,久之,牛便在青石上舔下一道舌槽。后人为纪念他,将此石立起,被称为“孙膑牛舔碑”。该碑原是水堡二十四景之一,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1975年,中国科学院曾派人来此进行过实地考察。可惜此碑已毁于十年动乱,但碑座仍在。
孙膑迷魂阵传说。水堡村街道布局和房屋建设,自古迥然不同于我国北方村庄建设格局。主街道呈东南——西北走向,房屋也偏向东南,非主要街道及小胡同因地势和房屋建设而朝不同方向拓展,呈不规则走向,人称“水堡集,真稀奇,十人来了九人迷”。究其原因,该村历代传说,水堡系孙膑老家,他外出随鬼谷子学艺前就在家经常琢磨兵书,研究阵法,反复排练各种阵势,现在村内的地形就是他当年摆的迷魂阵,后代仍依其阵势修建房屋,安排道路,沿袭至今,造成这种特殊的村庄建筑格局。流传的水堡二十四景之一的“黑风口”一景,传说就是孙膑摆迷魂阵时留下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建筑巷道,形成狭窄的隘口,风过此巷急而烈,飞沙走石浓雾迷漫,不辨天日,令人望而生畏,故后人谓之“黑风口”,以记其险。
孙膑营的传说。传说孙膑曾带兵在此驻扎,其地址就在今水堡村南偏西约1华里处。世传孙膑被庞涓迫害被救后,任齐威王军师,发兵攻打庞涓,率军途径故里时,便在村南安营扎寨。
桂陵之战前拔营时,留下部分帐篷供家乡人用,有些村民便来此居住,后人遂称其为“孙膑营”。1956年在此地打土井时,曾在距地面5米处挖出青砖和战国时期的断剑、箭镞、甲片、陶器等文物。1958年在村中发现一只宋代磁州民窑所产瓷酒坛,白釉褐花,口径15.5厘米,通高67厘米,直领圆肩,腹部渐收为小平底,径及肩下饰水波纹,腹绘花草图案,生动传神,肩题“罗烈叁千馆,香占第一家”,腰篆“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此坛现由县文物馆收藏。
明末、清初以来,该村居民就有制作和玩耍以《水浒》人物为图案的小纸牌的习俗。这种纸牌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木刻版油印纸牌。其中部分人物图案,所标序号是当时官府缉拿他们的赏银数量。如一万(贯)燕青,二万(贯)花荣 ……九万(贯)宋江等等。其玩法甚多,男女老少都会,在广大农村中流行久远。现不仅在鲁西南,而且在临界的河南、河北省农村中也流行甚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4.00亩(其中:水田146.00亩,旱地58.00亩),人均耕地1.17亩,主要种植粮食、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130.00亩;水面面积2.00亩,其中养殖面积2.00亩;其他面积137.9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全村35户全部通自来水。有35户通电,有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5.71%和8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71.43%和28.5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大丽高等级公路从村内经过,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3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18 %;畜牧业收入19.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7.5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3头,肉牛20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93%;第二、三产业收入72.00万元,占总收入的 66.62 %;。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0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畜牧业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5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14.4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猪、蚕桑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5户,共乡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人,劳动力9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白族、纳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70人、白族5人、纳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5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100 %。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三合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义朋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人,其中小学生13人,中学生8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6.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党员2 人,女党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难以开展,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效益低下;
2、由于与丽江古城区七河乡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导致双方冲突,为社会稳定埋下不和谐因素;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借助我村区位优势,依托传统砖瓦烧制,正确引导、安全生产、合法开采、规模化经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抓好支柱产业的培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争取五年内生猪养殖达1000头以上;
3、大力发展栽桑养蚕技术,积极发展蚕桑业,把可利用之地全部发展成蚕桑,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景点
忠义坑
水堡村中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土坑,一名“忠心坑”,又名“忠义坑”,相传为宋江故居遗址。传说宋江在梁山聚义后,统治阶级视之为“贼寇”。建炎元年(1127年)宋江被捕惨遭杀害,全家抄斩,房子被烧光,平地又掘3尺,日久沦为土坑。后人为纪念宋江全家,不忍毁去遗址,起名“忠心坑”,保留至今。
宋江花园及宋井
宋江花园及宋井位于宋江故居北百米处,占地约5亩。相传旧时园内百花盛开,宋江常陪父亲宋太公赏花。园内有一井,水位较深,历经千余年,从未干过。生水饮之,有落花香味,煮熟饮之,则清香可口。很久以来就供村人饮用,保留至今。
宋林遗址
水堡村西南有宋林遗址,占地3亩余。相传旧时林内坟墓很多,墓碑多杆,内有松柏树和房屋。宋江因造反被抄家后祖坟被刨掉,其它坟墓被刨平,墓碑推倒。该处周围至今没有坟头,但人人都知道是宋林遗址。
孙膑牛舔碑
水堡村立有孙膑牛舔碑。清宣统元年(1906年),续修《浪州志》中有关于孙膑牛舔碑的记载:“邑之东南七十里水堡镇,旧有龙虎殿一座,不知建于何年。仅存禅门外古碑五,半淤土中,上仅三尺余,傍东一碑,有牛舔刷之迹,深二三分许,碑青色,其舔处则淡红色而滑,确似牛舔。但碑文模糊不可识,相传齐将孙膑系牛于石上,留此遗迹。”
据老年人回忆,在该村西头,原有一座真武庙,后殿称龙虎殿,原殿毁后,又在此建征王庙,庙前有牛舔碑,为一不规则长方形青石,座上前边并有两牛蹄印。青石上有一印痕宽约牛舌,长约一尺余,最深处约一厘米(当地群众称约一扁指深),碑上原有字迹,但经风雨剥蚀已模糊不清。
据历代相传,孙膑幼年放牧,常系牛于一青石上,他坐旁苦读,久之,牛便在青石上舔下一道舌槽。后人为纪念他,将此石立起,被称为“孙膑牛舔碑”。该碑原是水堡二十四景之一,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1975年,中国科学院曾派人来此进行过实地考察。可惜此碑已毁于十年动乱,但碑座仍在。
传说
孙膑迷魂阵传说
水堡村街道布局和房屋建设,自古迥然不同于我国北方村庄建设格局。主街道呈东南——西北走向,房屋也偏向东南,非主要街道及小胡同因地势和房屋建设而朝不同方向拓展,呈不规则走向,人称“水堡集,真稀奇,十人来了九人迷”。
究其原因,该村历代传说,水堡系孙膑老家,他外出随鬼谷子学艺前就在家经常琢磨兵书,研究阵法,反复排练各种阵势,现在村内的地形就是他当年摆的迷魂阵,后代仍依其阵势修建房屋,安排道路,沿袭至今,造成这种特殊的村庄建筑格局。流传的水堡二十四景之一的“黑风口”一景,传说就是孙膑摆迷魂阵时留下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建筑巷道,形成狭窄的隘口,风过此巷急而烈,飞沙走石浓雾迷漫,不辨天日,令人望而生畏,故后人谓之“黑风口”,以记其险。
孙膑营的传说
传说孙膑曾带兵在此驻扎,其地址就在今水堡村南偏西约1华里处。世传孙膑被庞涓迫害被救后,任齐威王军师,发兵攻打庞涓,率军途径故里时,便在村南安营扎寨。
桂陵之战前拔营时,留下部分帐篷供家乡人用,有些村民便来此居住,后人遂称其为“孙膑营”。1956年在此地打土井时,曾在距地面5米处挖出青砖和战国时期的断剑、箭镞、甲片、陶器等文物。
1958年在村中发现一只宋代磁州民窑所产瓷酒坛,白釉褐花,口径15.5厘米,通高67厘米,直领圆肩,腹部渐收为小平底,径及肩下饰水波纹,腹绘花草图案,生动传神,肩题“罗烈叁千馆,香占第一家”,腰篆“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此坛现由县文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