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水尾村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曾两度建立乡级红色革命政权,被誉为建宁苏区红色小后方。1931年夏,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水尾建立乡革命政权,隶属黄泥铺中心区。1932年中央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时,在水尾建立水尾乡革命政权,隶属建宁县客坊区,并设立红色交通站点。1934年5月,红军主力撤离建宁,中共建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县游击队转移到水尾,并创办了红军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和苏区银行。1934年11月,建宁县游击队在这里与广昌独立团、广北游击队、宁化游击队合编为闽赣基干游击队,这里成为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闽赣基干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后,于1938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奔赴北上抗日的前线。据1979年建宁县民政部门普查,水尾村登记在册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烈士4名。
该村先后被公布为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保留革命遗址6处: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苏区银行、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