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工作者
水工,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工作者。这类人员在秦汉以后通称为水工。如秦郑国,汉徐伯等。后代没有专称,水利工程人员官衔和一般官吏相同,而宋、金、元有所谓“壕寨官”者,确为主持施工的水利人员。也可以是水利工程的简称。
基本解释
shuǐ ɡōnɡ
1.管理治水工程的官员;治水工程人员
3.水利工程的简称。
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简称。
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简称
词语探源
水工,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工作者。先秦时期,根据《考工记》记载,司空所辖的“匠人”,职责相当于现代的土木建筑工程师,负责都邑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也是修建排灌沟渠等水利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周礼·地官》有“稻人,掌稼下地”的记载,“稻人”专门从事低洼多水地区的引、蓄、配、灌、排水及防洪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管理;《管子·度地》记载,先秦已经有专设水官,任命“习水者”为吏佐,称为“都匠水工”,负责河道堤防的巡查、修治。这类人员在秦汉以后通称为水工。如秦郑国,汉徐伯等。后代没有专称,水利工程人员官衔和一般官吏相同,而宋、金、元有所谓“壕寨官”者,确为主持施工的水利人员。
历史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已建成一些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任用韩国的水工郑国,在关中主持兴建郑国渠。各诸侯国大致都有这类技术人才。汉代也有,如主持开凿关中漕渠,进行勘测的水工齐人徐伯。后代水工成为对水利工作人员的普通称呼,而无专门职称。宋元时期都水监所属低级官吏中有壕寨官,一般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工程特点
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如下。
①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是紧密相关的。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综合地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为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
②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③工作条件复杂。水利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都是在难以确切把握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它们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渗透力、冲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条件较其他建筑物更为复杂。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随机性,根据每年水文状况不同而效益不同,农田水利工程还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⑤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兴建时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进行
技术目录
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
2、跨流域调水工程;3、水资源短缺地区水源工程;
4、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及改水工程;
5、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6、海堤防维护及建设;
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
8、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
9、城市防洪工程;
10、出海口门整治工程;
11、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12、微咸水、劣质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
13、水能资源保护及开发;
14、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开发制造;
15、大中型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
16、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制造;
17、高效耐磨及低扬程大流量水泵制造;
18、水情自动测报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
19、水利工程勘测设计(CAD)系列软件开发;
20、水文数据采集仪器及设备制造;
发展趋势
世界多数国家出现人口增长过快,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都与水有密切联系。水灾防治、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①防治水灾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进一步结合,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向综合性、多目标发展;
③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多地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服务;
④大区域、大范围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如跨流域引水工程,将进一步发展;
⑤由于新的勘探技术、新的分析计算和监测试验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复杂地基和高水头水工建筑物将随之得到发展,当地材料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水工建筑物的造价将会进一步降低;
⑥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将逐步加强。
历史名人
王化云、高镜莹、西门豹、孙叔敖、禹、邹铁华、刘靖、郦道元、何承矩、胡思伸、李光地、陈仪、允祥、方观承、左宗棠、冯玉祥、冯道立、陈尧咨、郑肇经、吴大澄、张耀、周用、都实、苏辙、宋用臣、司马光、欧阳修、刘晏、司马孚、李仪址、李化龙、刘东星、万恭、朱衡、刘天和、盛应期、刘大夏、徐有贞、陈王宣、白英、宋伯、颜不花、马之贞、徐宗干、林则徐、栗毓美、黎世序、李清时、李宏、高斌、白钟山、嵇曾筠、陈鹏年、张鹏翮、于成龙、朱之锡、张伯行、杨方兴、宋礼、许心武、周恒、茆智、蔡震中、程满金、谢丁晓、钱令希、徐芝纶、章申、朱显谟、张勇传、谭靖夷、饶芳权、葛修润、梁维燕、关君蔚、陈志恺、徐乾清、卢耀如、冯钟豫、刘馥(三国)、李冰、管仲、吴中如、林秉南、范仲淹(北宋)、杨一魁、王同春、李仪祉、方罗山、曾永、马汉平、张洪昌、韩文峰、谢向文、王国安、王安石(北宋)、郭守敬(元)、潘季驯(明)、姚汉源、黄万里(曾昭奋)、潘家铮、汪闻韶、沈珠江、林皋、汪胡帧、窦国仁、黄文熙、文伏波、朱伯芳、张蔚榛、李鹗鼎、陈厚群、陈潢(清)、须恺、钱宁、谢鉴衡、赵国藩、钱正英、周君亮、陈明致、吴中如、郑守仁、林一山、沈括、杨向平、唐洪武、潘家铮、曹楚生、左本秀、姚汉源、王鹤亭、潘家铮、林秉南、冯寅、严恺、张光斗、崔宗培、须恺、张含英、汪胡桢、李仪祉、郭大昌、靳辅、徐光启、徐贞明、潘季驯、陈瑄、贾鲁、赛典赤、单锷、郏亶、姜师度、王景、张戎、贾让、召信臣、杨万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9:48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词语探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