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水环境是指
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
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
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在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与总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
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
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
沼泽、冰川等,
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情况
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至极差水质监测点占57.3%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水质优,长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5.0%,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18.3%和6.7%。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
2012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监测38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个,地下水源地1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9.6亿吨,服务人口1.62亿人,达标水量218.9亿吨,水质达标率为95.3%,与上年相比,上升4.7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
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Ⅰ、Ⅱ类海水点位比例为69.4%,Ⅲ、Ⅳ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2.0%,劣Ⅳ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水质优,北部湾水质良好,胶州湾、辽东湾和闽江口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2012年,监测的425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综合排污口的污水排放总量约为56.0亿吨。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约为:化学需氧量21.8万吨、石油类1026.1吨、氨氮1.7万吨、总磷2920.9吨、汞228.5千克、六价铬2752.7千克、铅4586.9千克、镉826.1千克。
专业概述
本专业学习城市和城镇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的需求大部分是在大城市或者大企业,以及一些专门做环境方面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公司。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遥感研究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水环境遥感团队自2003年开始从事水环境遥感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持续开展全国和区域范围内陆水体水质、城市黑臭水体等遥感监测工作。
针对湖库的水质和水污染事件,科研团队研发了大范围内陆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模型,对蓝藻水华、水色指数、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浊度、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营养状态等级等进行了持续监测。
其中,面向国家部委水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的业务化需求,团队开发了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WATERS),用于快速完成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水质监测,支撑了国家在大范围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