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常见于寒冷的冬季,在温度较低时冻结的冰块、水雾在气温骤降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的雾凇、过冷水从云层中落下碰到物体后形成的冻雨、云层自然凝结并结晶形成的雪花、冬季室内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寒冷玻璃形成的霜花等等,都是液体水或者气体水在凝固点温度以下所凝固成晶体后的宏观结果。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水(H2O)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固体,水的固态——冰,一般是呈多晶体状态,虽然和晶体一样有固定的熔点,但有一些晶体特征它不具备,如
各向异性和规则形状。由于冰不具备规则的
质点排列形状,因此冰的微观形态是不固定的。从微观上看,水在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且有凝结核的情况下,会首先结晶成单晶,然后以单晶为凝结核继续结晶,形成形状各异的结晶(多晶)。受结晶时的温度、压力、杂质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水结晶(多晶)的微观形状各不相同。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主任Kenneth Lebbrecht在研究水结晶的过程中发现,水分子可以形成六角形的晶格结构,这些六角体有两个六角形的面和六个正方形的面。
Kenneth Lebbrecht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决定雪花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结晶温度在-5℃到-10℃之间,晶体更容易形成柱状或是针状的结构。而在-15℃左右的情况下,水气倾向于结成片状的雪花。至于雪花的复杂程度,则和湿度有关。湿度越小,雪花的形状就越简单。
注:部分内容摘自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专栏
拟南芥所撰写的网络文章《水什么答案也不知道》,如有侵权请站内告知,或自行删减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