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课
大学课堂的一种现象
水课是大学课堂的一种现象。
简介
所谓水课,是大学校园普遍反响比较强烈的一个教育问题,众多大学教师真的很纠结很折磨很煎熬,逃课、睡觉、看书、玩手机、打游戏成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主业。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早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喊了很久,也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原因
过去,大学里的院系、专业同样有强弱之分,老师也一样有混日子误人子弟的。扩招只是放大了大学教育的弊端,让问题凸显,却非罪魁祸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管理上,都缺乏科学专业的评价机制,无法做到优胜劣汰,这才是根源所在。
新专业准入门槛低
高校过分追逐市场需求,不经过严密论证,不考虑自身实力,就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一旦开设,无论搞得好与坏,都不会轻易取缔。且何为好,何为坏,只能靠学生与社会的主观评价,校方并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衡量标准。高校“跟着感觉走”,学生就难免沦为做试验的小白鼠。
评价机制缺失
教育是心灵工程,同一门课程,良师与庸师有天壤之别。可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学,对老师的管理机制是“一刀切”。由于科研成果是评职称时的重要考核指标,很多年轻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拉项目、写论文上,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水课”由此泛滥。
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也会反过来影响专业课程的设置。资格老、强势的教师占有的课时多,即使内容乏味,敷衍了事;而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创新的课程,反而很难立足。如此培养模式,已经脱离了实际,偏离了教育的本义。
2012年,教育部修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给予高校更大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但在现行体制下,就算完全令其自由发挥,有的高校也未必能办好此事。只有在去行政化、摒弃功利化、重构大学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改革评价机制,充分尊重和听取教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意见,让专业课程有科学的开设与退出程序,让教师“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唯有如此,高校中的“冷宫”才会逐渐消亡,才能不辜负每一位认真求索的学子。
教育科学的缺失
在枯燥的基础理论面前,光用讲故事之类的诱导不是办法,看破红尘麻木不仁的多少学生不比教师老到?真正能在课堂上吸引大学生的,不该在技巧技法上。凡是教出高徒的严师,凭借的也绝非仅仅是严格与厉害,他们的卓尔不群在人格魅力上。有多少教师思考过这个问题?它是教育美学,教育科学的不可或缺。
教材老化陈旧
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教科书又鱼龙混杂前赴后继,有多少专注大学教育的人沉下心来纯洁教材、梳理专业、净化学科,这是水淹教师的又一原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7: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