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
豚鼠科水豚属动物
水豚(学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啮齿目豚鼠科水豚属的一种动物 ,为体型最大的啮齿类,重35至66千克,肩高0.6米,体长1.2米。雌性水豚稍大于雄性,身体呈桶状,前肢较后肢短,脚趾间有蹼,无尾。水豚头大颈短,眼睛、耳朵和鼻孔位于头顶,口腔前部有两对大门齿,咬肌发达。它们的皮毛粗糙且薄,主要为红棕色,腹部为黄棕色,面部有时呈黑色。雄性有臭腺用于个体标识
发现与命名
水豚首次被探险家发现并记录是在1541年 (Oviedoy Vad’e, 1959)。1766年,Linnaeus首次描述了水豚,并将其命名为Capybara。1820年,Humboldt对居住在奥里诺科河的印第安人食用水豚的咸肉和生肉进行了记录。
形态特征
水豚是体型最大的啮齿类动物,成年水豚体重范围在35至66千克之间,肩高约0.6米,体长约1.2米。雌性水豚体型通常略大于雄性,身体呈桶状,没有尾巴。
头部
水豚的眼睛、耳朵和鼻孔位于头顶,耳朵圆且小,眼睛较大,鼻尖平,鼻孔大。
牙齿
水豚的牙齿结构较为特殊,口腔前部有两对大门齿,中部有一对小臼齿,接着是三对大臼齿。它们拥有发达的咬肌,不仅有助于下颌的开启和闭合,还能将下颌前突,使其在撕咬食物时更加灵活和高效。雄性水豚的嘴脸上有一条发达的臭腺,而雌性几乎没有。
四肢
水豚的前腿比后腿稍短,其前腿上有四个脚趾,后肢上有三个脚趾,且脚趾间有蹼。
皮毛
水豚的皮毛粗糙且薄,身体的大部分为红棕色,腹部为黄褐色,有时脸上出现黑色。
栖息环境
水豚的栖息地严格依赖水源,它们偏爱洪涝草原,沼泽边缘和低地森林也是水豚的常见栖息地。此外,它们也能在南美洲的干旱森林、灌木丛和草原等环境中生存。
分布范围
水豚的分布范围广泛,覆盖了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圭亚那、巴西全境、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乌拉圭及阿根廷的西北部和东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水豚是食草动物,主要食物包括草和水生植物,偶尔也食用树皮和水果。由于水生植物的营养价值低,水豚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偶尔会上岸混在家畜群中偷食牧民的牧草,甚至还会糟蹋人类种植的瓜果、水稻等作物。类似于兔子,水豚会食用自己的粪便,以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这些食物通常需要经过“消化、排便、吃粪便”三个阶段循环。水豚的门齿不断生长,因此也会啃食坚硬植物以磨牙。
集群行为
水豚既能独居也能群居,视栖息地和狩猎压力而定。大多数水豚群居,群体中包括2至4只成年雄性、4至7只成年雌性及幼崽。群体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头领雄性通常是群体中体重最大的。头领享有最佳资源,同时也需保护其他成员,在遇到危险时会发出类似狗吠的声音提醒群体。在进食高峰期,会有一只雌性水豚担任“保姆”照顾幼崽,其余成年水豚觅食。
交流行为
水豚通过声音和气味进行交流,包括吠叫、尖叫、口哨声、叽喳声和嘶鸣等多种声音,传递不同的信息。 在发现危险时会吠叫以示警戒,全群体会迅速逃入水中。幼崽通过呼噜声保持与母亲和群体间的联系。此外,水豚通过气味标记领地和吸引异性,利用气味腺和尿液涂抹周围物品进行信息交换。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水豚在野外平均寿命为6至10年,圈养环境下可达12年。在1.5岁、体重为30-40千克时性成熟。
繁殖方式
发情交配
水豚为一夫多妻制或混交制,繁殖高峰期通常与雨季一致,因雨季时间不同,故繁殖月份不统一。委内瑞拉和巴西潘塔纳尔等地的水豚全年均可繁殖,但通常只有一个明显繁殖周期。发情期的雄性和雌性通过尿液标记个体。发情的雌性气味变化引发雄性追求。水豚多在水中短暂交配,但也可在无水状态下进行。
孕产哺育
孕期约150天,每年产1胎,每胎1-8只幼崽。产后数小时雌性返回水中,幼崽自主活动后加入群体。出生一周内幼崽可吃草,但16周内接受哺乳。哺乳者不仅限于亲生母亲,还包括群体中的近亲雌性。
抚养幼崽
幼年水豚与父母群体同住至约1岁,前三月主要依赖哺乳。断奶前后,幼崽在托儿所活动,成年水豚共同育儿。由于体型小、行动慢,幼年水豚容易遭捕食,群体保护至关重要。其早熟和集体育儿系统减轻了父母的育儿负担。
亚种分化
人工养殖
饲养资质与环境
在中国饲养水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并需申请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许可证。水豚适应性强,但性格敏感胆小。人工育幼时,应固定饲养员,避免频繁更换人员和环境。选择低脂肪低乳糖的羊奶粉作为代奶源较好。因水豚出生即长牙且爱啃咬,喂养时需细心检查哺乳器是否损坏,避免水豚吞食异物。
饲养管理
水豚在6日龄左右开始啃咬,7-10日龄时可尝试添加辅食。辅食添加应从单一到多样,量从少到多,喂食次数由多变少,并根据水豚的消化情况及时调整。每日需打扫室内,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和良好饲养环境,确保水豚营养均衡和充足日照。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1996年,水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或无危等级,2008年和2016年被列为无危(LC)。
种群现状
水豚在亚马逊地区广泛分布,但避免人口稠密区域,主要栖息于雨林中开阔的水边。其活动范围取决于资源多少:资源丰富区域所需10公顷,资源贫乏区域可能需200多公顷。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水豚种群密度每公顷可达15只,而玻利维亚中部地区每公里数量为0.4至0.59只。
濒危原因
水豚数量减少主要因人类大量捕猎和作为食材,同时其幼崽是水蟒、凯门鳄和美洲虎等捕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
保护措施
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已通过法律取缔对水豚的扑猎行为。1973年实施的扑猎管理计划后,水豚种群数量恢复增长。此外,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水豚分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保护区。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在南美洲许多地区,水豚是唯一的大型食草动物,对植被有重要影响,促进植被更新。是多种鸟类的共生伙伴,同时也是多种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观赏价值
水豚性情温和,适合近距离接触,因此在动物园中受欢迎。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也使其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动物趣闻
北京野生动物园水豚展区
2023年4月,北京野生动物园水豚展区开放,面积3800余平方米,包含16只水豚,是北京唯一能观赏到水豚饲养种群的地方。
长崎动植物公园为水豚推出“柚子浴”
2020年,日本长崎县西海市动植物公园为水豚提供“柚子浴”,吸引游客拍照,并直呼“好可爱”。
卡皮巴拉形象风靡网络
风靡网络的歌曲Capybara,让“卡皮巴拉”也成了大家的新宠,Capybara意为水豚,其萌萌又冷静的样子,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资料
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The IUCN Red List .2015-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56
目录
概述
发现与命名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