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街道,浙江省温州市
龙湾区辖街道,位于
温州市区东部、瓯江口南岸永强平原中心位置,是龙湾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东连海滨街道、永兴街道,东南、南接沙城街道、天河街道,西邻瓯海区茶山街道,北与露溪街道接壤,街道辖区面积约44.3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中街道常住人口156929人。
历史沿革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永嘉县。
唐、宋、元,沿袭。
明、清时,属水嘉县三、四都。
清后,分属建中乡、普门乡、石浦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乡合并设寺前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永中镇。
1949年8月,属温州市。
1950年5月,复属永嘉县。
1958年,重属温州市,为水强公社永中管理区。
1961年10月,改设永中公社。
1980年,复为水中镇。
1981年12月,划归瓯海县。
1992年3月,属瓯海区。
1999年10月,永中、水兴、永昌、海滨四镇合并设永中镇。
2001年7月,划归龙湾区。
2002年2月,设永中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永中街道辖街北、街南、罗东、永昌、永上5个居民委员会,罗东锦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普门、沧河、镇南、镇北、寺西、上京、棋盘、石浦、桥北、郑宅、刘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城北、衙前、朱坪、丰台、坦头、孙样、双岙、新莒、青山、双何、东林、王宅、联谊、横浃、新联、上湾、下湾、龙华34个村民委员会,共40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80个居民小组、51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永中街道下辖8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永上社区、罗东锦苑社区、镇中社区、万顺社区、永昌社区、龙水社区、万新社区、龙北社区、沧河村、镇南村、桥北村、石浦村、郑宅村、刘宅村、度山村、前街村、殿前村、城南村、新城村、城北村、青山村、龙华村。
地理环境
永中街道位于
温州市区东部、瓯江口南岸永强平原中心位置,东连海滨街道、永兴街道,东南、南接沙城街道、天河街道,西邻瓯海区茶山街道,北与露溪街道接壤,街道辖区面积约44.30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永中街道总人口128374人。
2019年末,永中街道户籍人口75638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中街道常住人口156929人。
经济
2019年,永中街道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6.34亿元,同比增长6.5%;限上批零住餐销售总额1076.66亿元,同比增长38.3%;限上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4.71亿元,同比增长15.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永中街道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4698人,专任教师320人;小学9所,在校生7286人,专任教师42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606人,专任教师23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3628人,专任教师244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664人,专任教师35人。
2011年,永中街道教育经费达82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377.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7.4%。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永中街道文化艺术团体14个,文化专业户1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6个,建筑面积1355.0平方米,藏书4.9万册;博物馆1处,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永中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个,病床384张,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02人,其中执业医师40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35人。
2011年,永中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4万人次,住院手术1450台次,出院病人2961人次。
2011年,永中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23.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953人,参合率99.1%。
社会保障
2011年,永中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户,人数83人,支出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3.8%,月人均396元,比上年增长16.6%;医疗救助9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6人次,共支出41.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0户,人数940人,支出266.1万元,比上年增长6.4%,月人均256元,比上年增长7.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3.4万元。2011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53人,参保率78.4%。
交通运输
永中街道境内有永宁路、龙海路等经过。
历史文化
永中街道因辖区原永中镇得名。
风景名胜
张璁祖祠
张璁祖祠民间俗称张阁老祖祠。坐落在永中街道太师路53号。据清道光年间张铭作《普门张氏闻知录》称,张璁祖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初期,原在普门堂东。祀张璁的始迁祖及高、曾、祖、父,后
张璁享配其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张璁祖祠毁于倭患。至万历年间,改迁于沧湖之东岸,即今址得以重建。三百年来,维修数次。
张璁祖祠坐北朝南,五开间两进,左右厢房各七间,系土木结构,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665平方米。
永昌堡
永昌堡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场地处温州沿海,乡民时遭焚掠。二都英桥里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议集资筑堡自卫。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动工,用石块斜垒城墙内外壁,中间夯土,城基约3.9米,高4米多。历时一年建成。永昌堡建成后,为抗击倭寇的入侵和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昌古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78米,东西阔445米,城墙高8米,基阔3.9米,周长2688米,有敌台13座。用石块斜垒,中夯土。城外环护城河,城内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该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楼。
永昌堡现存有都堂第、状元府第、圣旨门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门台、花园古井、洞桥底40号、御史巷12号、大派宗祠、楼下派宗祠、状元里6号等多处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桥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