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镇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下辖镇
永兴镇,隶属于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地处盐边县中北部,东与国胜乡接壤,南与渔门镇毗邻,西与温泉彝族乡相邻,北与警河乡交界。辖区总面积238.24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永兴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6年,乡改镇。
2005年7月,强胜、江西2乡并入。
2019年12月13日,撤销箐河傈僳族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兴镇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永兴1个居民委员会,永兴、六合、新胜、双河、范、果园、三虎、湾塘、坪田、虎鼻、新民、鹿游箐、富阳、纸房、尖山、朵格、复兴、苍卜18个村民委员会;设2个居民小组,10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永兴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喇撒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兴镇地处盐边县中北部,东与国胜乡接壤,南与渔门镇毗邻,西与温泉彝族乡相邻,北与警河乡交界。辖区总面积238.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永兴镇地处永兴河两岸,以河谷、山地为主。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富阳村川岩组,海拔2480米。最低点位于湾塘村五社,海拔1150米。
气候
永兴镇多年平均气温19.2度,1月平均气温12度,极端最低气温-1度(1983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33度,极端最高气温38.5度(2005年6月25日)。最低月均气温12度(2004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36.5度(201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0度。无霜期年平均335天。年平均日照数3200小时。年平均降水日数为37天,最多达52天(1998年),最少为24天(2011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450毫米(200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14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水文
永兴镇境内最大河流为永兴河,干流长44.7千米,流域面积816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5.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8.1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永兴镇境内有朵格煤田、六合铅锌矿、苍朴石英砂等矿藏资源。朵格煤矿地质储量1377.7万吨。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永兴龙塘、江西菖蒲田、烂堡田及岩门等地。拥有林地面积28.7万亩,主要植被为云南松林,云南松、云南杉混交林和云南松栋类混交林。境内现有野生动物5种,其中鹿子、野鸡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境内有耕地面积23500亩,可用草地面积9500亩,林地面积28.7万亩;截至2011年末,永兴镇累计造林4.9万亩。
自然灾害
永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暴雨、冰雹、风灾、低温、霜冻、地震等。旱灾出现一般5年一遇,大涝10年一遇。暴雨、洪灾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在2005年8月9日新胜、六合、范村、双河村等地区,造成房屋毁坏700余间,范村一组因暴雨山体滑坡死亡1人,冲毁新胜村村道3千米,新民大堰垮塌3.5万立方米,共冲毁河堤15千米,冲毁农田300余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人口
2011年末,永兴镇辖区总人口227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1人。总人口中,男性11680人,占51.4%;女性11032人,占48.6%;14岁以下5416人,占23.8%;15~64岁13077人,占57.6%;65岁以上4219人,占18.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233人,占89.1%;有彝、苗、傈僳族仡佬族纳西族5个少数民族,共2479人,占10.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2人。
截至2017年末,永兴镇常住人口19314人。
截至2018年末,永兴镇户籍人口2206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永兴镇财政总收入557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6万元,比上年增长42.3%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1万元,增值税307万元,企业所得税55万元,个人所得税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0%、48.5%,69.1%,27.2%。人均财政收入6674元,比上年增长16.6%;永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674元。
截至2018年末,永兴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2个。
农业
2011年,永兴镇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6%。
永兴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064.6吨,其中水稻8861.7吨,小麦2202.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烤烟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4776亩,产量463.3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450吨;蔬菜种植面积2342亩,产量6423吨,主要品种有叶菜类、白菜类、茄果类、豆类等,其中叶菜类50吨,白菜类294吨,茄果类338吨,豆类155吨。
永兴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9万头,年末存栏2.4万头;羊饲养量1.5万只,年末存栏6300只;牛饲养量3100头,年末存栏2200头;家禽饲养量25.8万羽,上市家禽1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899.1吨,其中猪肉2477.6吨,牛肉101.4吨,羊肉82.9吨,禽肉237.2吨;禽蛋145.8吨;畜牧业总产值9371.7万元。
2011年,永兴镇水果种植面积7.1万亩,产量1192.8吨,主要产品有苹果、梨、柑橘、香蕉、桃、柿子,其中梨231.8吨,香蕉428吨,桃235吨;食用坚果产量476吨,其中核桃229吨,板栗247吨。
永兴镇渔业以淡水捕捞和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品养殖的淡水水域面积1.4平方千米。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335吨,渔业总产值473万元。2011年,永兴镇大型农业机械4台。
工业
2011年,永兴镇工业总产值2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商业
2011年末,永兴镇商业网点207个,职工254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8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集市贸易成交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运输
2011年,永兴镇有216省道、县道、乡(村)道,总长95千米。货运汽车62辆,310吨位,年货运吞吐量46.5万吨;镇区道路总长度5千米;桥梁1座,总长度14米。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永兴镇有宣传文化服务中心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农村书社1个,藏书1.2万册;村文化室18个,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农家书屋18个,藏书3.6万册;文化市场经营户11个,产值12万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市、县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1个(伝佬族送年节);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
2011年末,永兴镇学校体育运动场8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6%。
2011年末,永兴镇有线电视用户10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永兴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631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9所,在校生1813人,专任教师93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32人,专任教师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4%。2011年,永兴中学教育经费达12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20万元,教育经费总投入1014.2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永兴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固定资产总值2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6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出院病人14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7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8.8‰、4.8‰。
社会保障
2011年,永兴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8户,人数571人,支出126.8万元;城市医疗救助6人次,支出1.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4户,人数810人,支出68万元;供养农村五保215人,支出64.7万元;农村医疗救助95人次,支出23.3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5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亩,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救灾支出4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4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1人。敬老院1家,床位196张。社区服务设施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新增就业人员42人,有2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7%,全年共帮助3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0.2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42人,比上年末增加43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7685人,参保率91.2%。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永兴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千米,投递点1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14万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3740件,征订报纸79份、期刊862份,业务收入2.6万元。电信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门,固定电话用户474户,移动电话用户30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39千米,宽带接入端口总数256个,宽带接入用户221户。
2011年末,永兴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3.5千米,生产能力24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永兴镇区拥有变压器101台,总容量753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92千米,用电负荷5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0%,供电可靠率92%。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区绿化面积0.6公顷。
历史文化
永兴镇境域原为中所土司喇家领地,故名喇撒田。1943年设永兴乡,取“永远兴旺发达”之意。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10日,永兴镇(蚕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20: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