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固陵,又称
冯太后墓,位于山西省
大同市镇川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是一处以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
永固陵,俗称“祁皇墓”。位于山西省
大同市北25公里的方山上,镇川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永固陵始建于太和年间,历时八年,是
北魏帝后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整座
陵墓造于山顶玄武岩上,封土堆现高 22.87 米。呈圆形。墓底为方形,南北长 117 米,东西宽 124 米。墓室坐北向南,建于封土堆的中心,为砖砌多室墓。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底方上圆。
为防盗掘,墓门由条砖封闭,还特意在墓道内堆积大量石块,在甬道内设置封门墙。整个地宫规模宏大,仅建筑墓室砖就达二十余万块,每块砖重约35千克,棱角整齐,扣之若金石声。
永固堂前200米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思远灵图。永固陵地面采取墓、寺结合的布局,颇具佛教色彩。
冯太后一生笃信佛教,此设计可能出于冯太后本人的意愿。
永固陵在
北魏王朝全盛时期修建的,墓葬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均反映了北魏在建都平城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永固陵以它高耸壮观的陵冢,独特陵园塔基成为
北魏王朝陵园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永固陵的墓主人是
冯太后。冯太后享年49岁,一生两次临朝,驰骋政坛近30年,施行改革,推行汉化,为
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
冯太后,汉族人,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
冀州区)。其祖父为北燕的君主冯弘,其父
冯朗投降
北魏后,封为秦雍二州刺史,后因事被诛。冯氏籍没入宫,幸赖姑母冯昭仪“抚养教训”。冯氏“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14岁时,文成帝即位,冯氏先被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文成帝去世,献文帝即位,文成帝文明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献文帝登基时年仅12岁,朝中大权由太原王乙浑把持,乙浑动辄杀戮,百官侧目。冯太后秉性聪达,刚毅过人,密定大策,毅然命拓跋丕统兵收捕乙浑,立即处死,并宣布临朝称制,使
北魏政权转危为安。这是冯太后这位女政治家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才华。冯太后这次临朝只有一年零八个月,“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冯太后悉心培养孙子拓跋宏,献文帝“暴崩”后,为辅佐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再度临朝,直到病逝,执政达15年。
冯太后临朝听政时,孝文帝“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冯太后利用朝臣的支持,大胆翦除了外戚李氏集团,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她亦办实事。临朝后大兴土木,建设平城。发州郡5万人治
灵丘道。同时罢山泽之禁,弛关津之禁,凡州镇有水田处即灌溉。督课农桑。简轻徭役,务尽地利,使农民布于田垄,桑妇勤于纺绩。她整顿政风,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加速了
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北方经济的发展。
冯太后生前曾与孝文帝同游方山,对大臣们说:“从前舜死后葬于
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后来并未和他合葬,难道后妃一定要与夫君合葬于山陵之中才可贵吗?我百年以后,就让我的灵魂安息在这里吧。”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胆量。武则天敢于称帝却不敢自立陵墓,以至于一个坟墓埋葬了两个皇帝。冯太后自己立陵,尽显了改革家的胆识。
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1976年
大同市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一起对方山永固陵进行发掘。经清理,出土了铜簪、骨簪、铜箭镞、铁矛头、残石俑、料环、丝织品残片、陶瓷器碎片。陵墓甬道的石券门雕刻精美、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四件虎头门墩,姿态雄健,造型奇特,现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