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中国矿业大学生源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学生培训基地,中央科研所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教育教学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河南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均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办学历史
永城市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成立于1949年。
1939年11月于永城李寨大李家创办萧宿永夏联合中学,后迁至何老家。
1944年10月于永城山城集东曹庄创办永城中学。
1945年2月永城中学与萧县中学(梅村中学)、演集中学合并,在萧县张庄寨成立建设中学,后迁至永城县丁集。
1949年学校在县城(今西城区)和全县主要集镇张贴招生广告,3月14日在古城劳动街东段城隍庙殿堂和庙西民房内招收初中一年级1班学生46人开学上课,校名:皖北永城中学。
1950年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
1951年全校师生参加县委、县政府在广场举行的3000人大会,热烈庆祝“五 一”国际劳动节,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朝战争。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1952年永城从皖北划回河南省,校名随之改为河南省永城中学。城关区政委丁汉卿调入任副校长。
1953年3月5日全校师生参加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召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斯大林逝世追悼大会。
1954年李凯军调入专职任中共永城中学支部书记。
1955高中第一届(1班)毕业,集中到开封参加高考,部分同学升入大专院校,未录取者全部分配了工作。
1956年全校教师集中商丘参加肃反学习。
1957年校长丁汉卿升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处书记车永昌兼任校长,赵锡凡从睢县高中调入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1958年初中班停止招生,校名改为“河南省永城高中”。
1959年县委书记处书记车永昌不再兼任该校校长,县委委员王惠民调入任校长、党支部书记。
1960年开封专属教育局通知:永城高中被确定为重点中学。
1961年河南省教育厅下放的干部雷金来、马国权、艾荣泉来校工作。雷任副校长,1965年2月调离;马和艾任教。
1962年李凯军再次来调任党支部书记
1963年全校师生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1964年全校开展学科活动。
1965年语文教师侯永之在全县中学语文教师会议上介绍了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发言材料被县教育局教研室打印成专题材料发至全县。
1966年在张岚、王瑞伍的带领下,该校田径代表队在商丘运动会获得优异成绩。
1967年学校各年及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农村参加秋收劳动并进行基层工作锻炼。
1968年三届学生全部毕业离校。
1969年学校建立革命革委会,主任王洪泽、副主任杨令新、周树勋。
1970年学校成立党支部,书记王洪泽。
1971年该校由永城县城镇中学改名为永城县“五七”高中。
1972年学校贯彻地区教育会议精神,以批修整风为纲,贯彻执行“五·七”指示,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1973年该校和城郊高中、侯岭高中合建党总支,书记杨令新。
1974年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该校,队长高永清。
1975年压缩初中招生,扩大高中招生名额。
1976年据统计,该校自1969年招生以来,仅高中毕业生达880人。
1977年教职工参加县委组织的整党整风。
1978年该校团委连续21年被评为永城县先进团委
1979年学校工会基层委员会成立。主席陈世民。
1980年高考上线66人,升入本科、专科者30人。
1981年学校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1982年教师家属楼建成启用。
1983年该校改名为“永城县高级中学”。
1984年学校被商丘行署评为“体育先进集体”。
1985年永城高中首届校友会在学校召开,建立了董事会和全国各地部分分会。该校升学学生213人,其中重点院校21人、普通本科62人、大中专5人。
1986年该校高考上线260人,升人大专院校239人,升学率名列全区第二名。
1987年该校对教师开展全面评价工作,对其工作全部量化,把各科教学引入竞争机制。
1988年对全校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校长董法先与聘任的每一位教师签订聘任合同书。
1989年该校提出五年的发展目标:五年内力争与全区10所重点高中相比,实现教学设施、教师水平、管理效能、教育质量、勤工俭学收入达到中上等水平。
1990年校长董法先当选为永城县第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1年党总支制定建党工作10项制度。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支委成员分工到支部。6月分支党建工作初检,年底验收实行百分考核。
1992年该校开展“情系豫南,支援灾区”活动,1700多名学生捐款1531元,粮票71斤。
1993年原教导主任陈国印升任副校长、总支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郭爱玲任副校长、总支委员。教导主任蒋新亭。
1994年该校被定为“高考规范化考点”,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1995年该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永城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6年县教体委副主任梁珍调进任校长,陈国印任总支书记,李成德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1998年永城市第十一届人代会召开,校长梁珍作为人大代表参加会议。
1999年该校荣获商丘市教委“两创两争”活动文明学校称号。该校高考上线人数983人,连续3年位居商丘市10所重点高中之首,实现了三连冠。
2000年组织教师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从此全校更加注重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加强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001年学校开始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共分培训学习、对照检查、整改三个阶段,至6月底暂告一个段落。
2002年在东城区欧亚路、芒砀路西侧购地313亩建设新校。
2003年党总支委员增补组建:书记梁珍、副书记徐枫、组织委员李成德、曹孟辰、宣传委员邵杰、刘玉萍,纪检委员刘海民兼工会主席。
2004年全校职工开展评优活动。评价标准:教学反馈意见占50%,教职工评价30%,校领导评价20%。划分比例:高级教师36人,评优秀4人;中级教师67人,评优秀7人;初级教师144人,评优秀14人;职工50人,评优秀5人。
2005年市委、市政府发布公告面向全国招聘永城高中校长。通过对多名应聘者进行评议筛选,原副校长李成德脱颖而出,9月4日市政委决定李成德任永城市高级中学校长,同时市委组织部任命李成德为党总支书记。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永城一高教学设施齐全,主体建筑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标准化体育场、多功能综合楼、多功能大型教室。校园环境优雅美丽,有“翱翔”雕塑群文化广场,奇花异草,稀有名木,竹林奇石,土山荷塘,小桥流水,春夏郁郁葱葱、繁花似锦,金秋青翠橙红、硕果飘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清幽静爽的学习环境,为永城增添了一处江南园林式的亮丽风景。
办学规模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校区,有153个教学班。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教师员工616人,专任教师567人,其中高级教师175人,硕士研究生128人,博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外语名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级骨干教师54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5名。
截至2023年4月,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人员编制共计587人,其中,行政编制0人,事业编制587人。实有财供人员579人,其中:在职行政人员0人,全供事业在职人员579人,非财供人员46人,离休0人,退休人员93人,享受遗属补助人员19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永城一高培育了10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6万多人考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均做出了优异成绩,有的成为优秀专家、学者、教授,有的成为军政界要员,有的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有的成为著名企业家、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有的出国深造,为国争光,学成回报祖国等。近十几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2023年达89.8%。
学校为
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南开、哈工大、西安交大、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输送了万余名学生,为省内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等省内重点骨干大学输送了十万余名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永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1425人,比历史最好水平增加438人。其中文科上线347人,理科上线1078人。另有体育艺术生本科双上线44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达线4人、海军航空飞行学院达线2人等,没有计入其中。学生赵述芳、黄哲、孙彪、石科伟等分别被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2006年高考上线人数899人,本科上线704人。该校荣获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1425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高永澜,奉调任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职位。
2008年高考,本科上线1988人。该校团委荣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永城市花园式学校”称号。
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2558人。永城市人民政府下发嘉奖令。表彰该校高考连续3年大幅度提高,2008至2009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取得最好成绩,在商丘市所辖高中名列前茅。
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3246人;
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4219人;
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4693人;
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4856人,上线率80% 。应届生一本上线293人,应届生本科上线2364人。
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4252人。本科一批587人(占全市95.6%),本科二批1676人(占全市91.3%)。600分以上者94人。应届考生余博以695分、李中华674分、陈梦迪669分的优异成绩分列理科前三甲,朱星羽以616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市文科桂冠。
2016年高考,该校包揽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在参加高考人数减少607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3467人(不含体艺生),上线率84.21%;一本上线820人,比2015年增加207人,上线率19.92%,比2015年提高7%。李森686分(理科)被清华大学录取;王莎604分获永城市文科最高分。
据悉,2016年永城市普通高考各类报名共10989人,比2015年增加1709人。永城市理科一本上线人数为813人,上线率13.90%;二本上线人数为1508人,上线率25.79%;三本上线人数为1624人,上线率27.77%;专科上线人数为1686人。文科一本上线人数为55人,上线率2.35%;二本上线人数为471人,上线率20.09%;三本上线人数为570人,上线率24.32%;专科上线人数为1049人。
2017年高考,该校囊括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本科上线率86.2%,达3566人。一本上线971人(占全市97.98%),比2016年增加151人。一本上线率23.5%,比2016年提高3.6个百分点,应届一本上线率26.96%。李丹阳以675分列全省理科第71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成学武以637分,列全省文科第103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2018年高考,本科上线率79%。一本上线959人(不含体艺生12人)。王永奇、王鹏飞、邱烁涵三人均678分,并列河南省理科第274名;位子涵645分,获永城市文科最高分。该校包揽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
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82%。一本上线879人。理科应届一本上线率28.86%。该校包揽永城市文、理科前十名。
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977人。理科应届一本上线率36.1%。高一博、谢轩分别获永城市文、理科第一名。该校包揽永城市文、理科前三名。
所获荣誉
学校是
中国矿业大学生源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学生培训基地、中央科研所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教育教学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河南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德育工作百佳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河南省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校”、“河南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清华大学生源中学”、“香港中文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大学最佳生源基地”、“南开大学生源基地校”等荣誉称号。
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中获得”中央科教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单位“
2003年9月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
200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6年被国金留学预科学院授予”高中国际教育合作学校“
2007年9月被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7月被河南省学校卫生学会普教会评为“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7月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2009年3月被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教研室评为“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科研先进单位”
2009年9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
2010年12月被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河南特色学校”
2010年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2011年1月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2016年12月15日永城市高级中学被授予“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文化传统
永城高中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而规范,教风严谨,树立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先进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明确了“既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的生源,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求实、尚美、和谐、创优”的校风,“德高、业精、协作、创新”的师风教风和“立志、乐学、善思、求真”的学风。
永城一高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在超常规发展中勇于实践,锐意创新。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苏丰庆:常务副校长,高一年级校长,负责高一年级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发布、体卫艺等工作。分管科室:总务处、信息技术中心、体卫艺科。
杨柳:纪委书记,东校区主任,高二年级校长,负责东校区全面工作;分管学校纪检监察、办公室、政教、团务、安全等工作。分管科室:党政办、监察室、政教处、团委、安稳科。
王亚丽:教科研副校长,清北部校长,负责清北部全面工作;分管教科研、工会等工作。分管科室:教研室、工会。
张伟峰:业务副校长,西校区主任,高三年级校长,负责西校区全面工作、教学管理等工作。分管科室:教务处。
历任领导
主要职责
永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是独立设置的全供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学,贯彻执行教体局的行政规章制度。负责对本校教育教学业务的具体管理,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及教研教改工作,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指导、管理、检查、评价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