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村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
永宁村位于永宁坝中心,是永宁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面积为14210亩,平均海拔2664米,年平均气温9℃,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无霜期8个月,全村总人口6427人,总户数1413户,辖21个村民小组,世居民族有摩梭、普米、纳西、壮5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
资源优势
因永宁乡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所在地,也是全国摩梭人主要聚居区,永宁村委会又是乡政府所在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永宁历史悠久。唐南诏时名楼头赕,1279年置永宁州,寓永远安宁之意。明永乐四处年(1406)年升为府。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永宁现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扎美喇嘛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司衙署等。
人文资源
永宁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异居婚姻形态和母系大家庭,被国内处专家学者称之为“人类母系文化的活化石”和“东方女儿国”。由于特殊的地域关系也是中原文化及藏文化的交汇点,除保留有摩梭人,普米族,原始宗教达巴教、韩规教外,尚有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
有普米族吾昔节、转山节、端午节、成丁礼等奇风异俗,摩梭人,普米族苏理玛酒,猪膘肉、猪灌蹄,牛肉干巴等饮食文化,各具特色,金边大襟衣,百褶大摆裙、银镯玉佩等民族服饰异彩纷呈,普米族摩梭人井干式的原始木楞房,四合院独具魅力,阿夏情歌,甲搓舞等民族歌舞自然淳朴,依令人神往。
3、自然景观神奇绚丽。有迷人的高原田园风光永宁坝,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扎美寺,神奇俊俏的格姆女神山,古老典雅的普米、摩梭村落,土司衙门府等丰富多彩,珍稀奇绝的旅游资源。
名特产品
永宁坝为全县第一坝,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其中所产的高原红米被誉为“世界屋脊大米”而名扬四海,盛产松茸、贝母、白瓜子、白芸豆等珍稀特产,是出口创汇的名特产品,极具开发前景和价值。
开发前景
1、旅游小镇开发,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前来永宁坝旅游观光的人数与日俱增,且在2005年永宁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50个旅游小镇开发建设行列,旅游集镇发展前景广阔。
2、名特产品开发。永宁红米因色、香、味俱佳而闻名,生长周期长,营养价值高,并属无公害高原绿色食品,极具开发价值。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71户通自来水,有1072户饮用井水,有85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8.38%)。
有1243户通电,有 17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8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4%和87.2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0户(分别占总数的77.23%和60.33%)。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0.20公里。
全村共拥有汽车36辆,拖拉机158辆,摩托车20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8,905.00 亩,有效灌溉率为 6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40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7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未建有小水窖 ;未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1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1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21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没有自然村通路灯。
有2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7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8万元,占总收入的44.2%;畜牧业收入390万元,占总收入的30.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68头,肉牛12头,肉羊85只);渔业收入8.50万元,占总收入的0.66%;林业收入75元,占总收入的5.8%;
第二、三产业收入106万元,占总收入的8.25%;工资性收入312万元,占总收入的24.3%。农民人均纯收入177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50人(占劳动力的29.1%),在省内务工632人,到省外务工61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和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全村种植业销售总收入13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1.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白瓜子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白瓜子、高原红米产业。计划种植核桃800亩。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279户,共乡村人口6544人,其中男性3346人,女性 3198人。其中农业人口 6275人,劳动力4300人。该村以纳西族(摩梭人)、汉族为主(是摩梭人、汉族、普米族等八种民族的混居地),其中纳西族(摩梭人)3702人、普米族308人,壮族175人、其他民族45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385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5.80%;享受低保1138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0.2 公里。该村未建有公厕,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820户,占农户总数的65.9%。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7所,校舍建筑面积10,349.00平方米,拥有教师37人,在校学生936人,距离乡中学1.50 公里。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25人,其中小学生665人,中学生460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10:40
目录
概述
资源优势
人文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