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山则夫,日本著名案件主人公,日本凶手作家。1949年生于北海道,二十岁因连续杀人被逮捕,在狱中发奋学习,深入发掘自身的犯罪根源发表了《无知的泪》等作品。1994年因作家佐木隆三发表长篇小说《死刑犯永山则夫》而引起社会关注。1997年被执行死刑。
日本“少年杀人犯作家”永山则夫,于1968年被捕入狱,当时年仅19岁。入狱的原因,即1968年10月至11月间,永山则夫因为纯粹的金钱目的,以及对社会的仇恨和愤怒,于是在横须贺潜入
驻日美军基地某宿舍,盗窃了一把左轮手枪。然后,他先后在大街上用枪射杀了四个人。其中包括一个看门人,一个夜巡警察,以及两名出租车司机。永山从而被判处死缓与死刑。永山早年只是个街头古惑仔,其状态很像垮掉的一代。他是六十年代日本社会问题,黑社会问题、枪支问题、少年犯罪问题和右翼对美民族情绪等问题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永山是日本当代社会病的一个标本性人物,同时又是一个晚成的作家和诗人。因入狱后,本来从不读书的永山才开始读书,自学认字。他逐渐有了一些灵感,开始以自己艰辛的童年、少年经历为题材撰文出书,结果引起轰动,成了一名多产的监狱作家。1997年8月1日,他被处以绞刑。报纸上和电视上全是永山的遗嘱和介绍。他将版税捐赠给了世界各地的贫困童工。永山服刑之后,东京的出版商以及儿童慈善事业人士还共同建立了“永山儿童基金”。
无论如何,少年连续杀人,这在当时是爆炸性的新闻。而且当时日本法律上还没有可给青少年判死刑的案例,因此永山的案件开始拖延,经过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后巡回至最高法院。一直到1990年,41岁的永山才被判了死刑,7年后执行。永山案件为日本的死刑判决规定了标准。后来,日本法学界将这种按照犯罪的性质、动机、有无计划性和造成的社会影响,最后再进行死刑判决的方式,称之为“永山准则”。
后来还有人将他与著名的“神户少年杀人事件”做比较分析,也把他与日本电影导演北野武做比较。因为北野武和永山过去都曾在爵士茶餐厅打过工,是老搭挡。永山入狱后,北野武和永山则夫还曾有连络,后来永山成名后也在杂志上进行过对谈。当1990年永山则夫被
日本文艺家协会以“死刑犯”和“杀人凶手”为理由拒绝永山则夫的入会时,不少人还因此而退出协会,表示抗议。当然这些是没有用的。永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型作家和诗人,他的出现、存在、成名和毁灭,过程全都是颠倒的。因为一般作家或艺术家,往往是因创作得不到理解(或过度成功而陷入空虚),在孤独与苦闷中走向自杀,或走向犯罪。譬如三岛由纪夫、海明威或者特拉克尔。尤其是日本作家,如芥川龙之介、川端或太宰治等大多是在抑郁中自杀的。但永山则夫这个人在入狱前,还根本不懂文学为何物。他进监狱后,因恐怖和罪恶的气氛导致他陷入思考。这个恶魔少年于是奇迹般地开始了加速度的蜕变。他一边像条蚯蚓一样苟且活着,一边开始自学所有的古代日语、汉字,且疯狂地读书,并开始写诗。
然后,“恶魔少年”永山则夫在监狱里关了22年,他没有浪费时间。在那些年里,他不断忏悔,批判社会,也开始不断地写文章、日记、书简和小说。最有名的如《木桥》《为什么,海》《弃儿》《异水》《日本》《是爱?是无?》《动摇记I》《死刑的泪》以及《无知的泪》等。他最有名的未完成长篇小说兼遗作《华》也在1998年出版。
永山的诗,有其特殊性,也有其诡异性。这个半生一直生活在枪、血案与蚯蚓式情绪之中的日本少年,究竟是不是天才。无目的的青春期杀人情绪、死刑与文学,究竟对他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