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纸织画,福建省
永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近代纸织画著名艺人黄永源在其《纸织画旨趣》中总结了纸织画的特色“二性”,即色彩淡雅性和朦胧隐约性。纸织画所选择的题材很广泛,内容丰富,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纸织画的色彩本是浓艳的,但因为经过裁和织,加上一条条的白纸丝的纬线盖上去,其色彩被掩了一半,十分的颜色只能看到四分,于是就产生了色彩的淡雅性,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纸织画成品的艺术格调;朦胧隐约性就是“似有似无”的画面效果。凑近看纸织画,画面纸痕交织,经纬明显,只能看到一点一点方形的色彩,茫无头绪;挂在墙壁上近看,便可看到其中色彩、浓淡、明晦的次序;站着远看,则可以体会到全图的景物飘然荡漾的意境。可谓“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桀然”,与宋代著名画家米芾的“米点山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纸织画表面不光滑,具有“浅浮雕”般的立体感。
产地环境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交界。介于东经117°41′55″~118°31′9″,北纬25°13′15″~25°33′45″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系
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雪山(海拔1366米)为最高;东部地势呈阶状。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永春桃溪沿岸种植了许多桃树,又被称为“桃城”。每逢春花烂漫时,吸引着许多踏青赏花的人。雾中观花,这种独特的景致激发了当地艺人的创作思维,纸织画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产生出来的,于是永春纸织画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
历史渊源
关于纸织画的起源说法甚多,《辞海》称始于盛唐。对纸织画有过系统研究的传承人林志恩曾有考证,本文且采用他的说法。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隋兴陈亡,陈朝皇室避祸山野,其子陈镜台率族人及宫中百工入永春。永春县志、金峰陈氏族谱等均有记载。1966年永春一中操场翻修时,现唐墓三座,墓砖有“贞观廿一年”、“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示后生”的铭文。林志恩推断,墓主按等级和年代,极有可能与陈氏皇族有关。
皇室入永春,将先进文化带入这个人烟稀少却盛产竹子的山沟。本地人常有在竹编生活用具上写字做记号的习惯。宫廷画师或是受此启发, 发现了墨汁与竹编结合后产生的亦真亦幻的效果,进而发扬到宣纸上,奠定了纸织画的基础。
闽南泉州虽然属于沿海地区,但永春却属沿海中的内陆丘陵地带,气候潮湿多雾,景物常笼罩在烟雨迷蒙中,别具情趣;境内多山,山中遍种竹子,竹编业非常发达,纸织画这门工艺,就是受到竹编技艺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永春县志》记:“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作。”据说是陈后主之子(陈敬台)逃亡到永春时,随军的宫廷画师将中国画技与当地民众竹编工艺结合创造出来的。唐初只是萌芽状态,到了盛唐已趋向成熟。唐文宗在位时,唐人郑维赋诗:“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人妙,烘云托月景偏真;经营惨淡关意匠,远擅桃源物色新。”
泉州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时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艺蘅所撰《留青日札》一书中记载,明代奸臣严嵩家被抄的物品中就有纸织画一项。清人杨复吉《梦兰琐笔》中曾有“闽中永春州织画”的记述。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纸织画。宫廷里时有挂屏。现,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由于历史的原因,永春的纸织画自清末后开始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沉寂。纸织画产品大多销往南洋(东南亚一带),日本侵华时,日寇封锁了海上交通,销路一断,很多艺人没法谋生只好改行,纸织画几乎陷入人亡艺绝的境地。20世纪30年代,仅有李桂亭、章难亭、王华亭、黄芳亭4家。从清末到1980年代,永春纸织画曾经历两次濒临消亡的危机。清《永春州志》载,当时全县仅5家作坊(即图中“五亭”)。1940年代,因受战争等因素影响,全县纸织画产量几乎为零。1949年后,仅“黄芳亭”字号勉强生存。“芳亭”的业者黄永源先生,成为当时全县仅存的纸织画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剩福建省文史馆馆员黄永源一家。黄永源为了发展纸织画,毅然去除“传媳不传女,父子相传,外人不传”的陈规陋习,解放思想,从1957开始,招收了男女30多个学生,以女生居多,因为女生比较细心,可从事织画这道工艺。这些弟子中,能画能织能裁的,只有周文虎等二、三人。经黄永源及弟子们的努力,纸织画得到了复兴与发展。
生产情况
一九八七年五月,永春纸织画研究会成立,首批吸收会员二十多名。十月份由永春县政府同福建省群艺馆联合在福州举办永春纸织画展,轰动榕城。正在福州的苏联莫斯科东方艺术博物馆斯.赫罗姆瑟柯女士专程前来参观,十分惊叹并欣然题辞:“祝贺艺术家的展览成功。”黄永源、黄秀云的《
麻姑献寿》、周文虎、周梅森的《
八仙过海》等获优秀奖、方永宗的《桔梗》和周梅森的《春夏秋冬》等获创新奖并被省群艺馆收藏。
1997 年,为了纪念香港百年回归和建军七十周年,周文虎一家开始了《百米百虎纸织画长卷》的创作,当时一商人慕名前来,向周文虎提出以150万元人民币买下这幅画,但周文虎一家经过考虑后,毅然把画捐献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期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09年,由永春义亭纸织画师周文虎、李世求等人采用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历时3年最终创作完成的《当代纸织百米长城图》入选第二届中国民间国宝,保险额达5000万元。该作品此前也获得过“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2011年,永春纸织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永春县首个以纸织画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创意园揭牌。
产品荣誉
2000年3月,永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纸织画之乡”。
2008年11月,永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年6月14日,永春纸织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5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春纸织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综述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15年4月21日起对永春纸织画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15年第44号)。
地域保护范围
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确定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永政文〔2016〕12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福建省
永春县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主要原辅材料
1、用纸:产地范围内以毛竹或芦苇为原料生产的书画纸;
2、颜料:产地范围内生产的天然矿石粉比例不低于80%的颜料;
3、辅料:产地范围内的苦楝根(籽)浸取液及桃树胶。
二、生产加工工艺及要求
1、绘画:所用颜料采用产地范围内生产的天然矿石粉质量比例≥80%;
2、裁割:纸条粗细均匀,断裂率≤2%;
3、编织:在相对湿度70%至80%的环境下进行;
4、裱褙:裱褙用糊含有产地范围内的质量比例10%的苦楝根(籽)浸取液及质量比例10%的桃树胶。
三、质量特色
1、外观特征:
(1)装裱过的产品外观平坦无皱折破损,画面整洁无脏迹,断纸丝粘接后无显现疤痕。
(2)经纬线宽度要均匀,排列整齐平顺,经线不得散开,纬线的编织要紧密,无明显间隙。
(3)各经线各纬线间相互平行,各经线与纬线相互垂直,纸条切口整齐,无毛边。
(4)经线与纬线的宽度应保持一致,最大宽度≤2.5毫米,绝对偏差值≤0.2毫米。
2、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在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永春纸织画“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永春纸织画”项目保护单位永春县美术家协会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