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长篇儿童幻想小说,最早出版于1979年。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巴斯蒂安是一个胖胖的、行动笨拙、经常被嘲笑、被愚弄的、不快乐的男孩,有一天,他从一家书店偷了一本书,书名为《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书中是一个神奇的王国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只要有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的名字,她和幻想王国方能得救。于是巴斯蒂安被拉进故事之中,成了天真女皇和幻想王国的拯救者。从此他便有了无限大的权力,他的每一个愿望都会实现。可是,随着他的愿望一个一个地实现,他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地消失,甚至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他就将永远地回不到人类世界的时候,他的朋友,阿特莱尤帮助了他,最终他让巴斯蒂安找到了他一直在找寻的东西,那就是他丢失的爱。而在巴斯蒂安用掉自己最后一个愿望的同时,他也失去了最后的一点记忆:他忘了自己的名字。于是,没有名字的男孩在朋友们的护送下找到了生命之水,结束了自己在这里的一切,回到了人类社会。他依然是那个胖胖的男孩,依然行动笨拙,然而,心底的一些东西变了。他可以拥抱他的父亲,向他讲述幻想国的一切,他可以勇敢地走进那家旧书店,承认自己偷了一本书。也许,他依然会受到嘲笑,然而,至少,他不再那样不快乐。
作品目录
人物介绍
巴斯蒂安
巴斯蒂安身处现实世界,因为母亲去世,缺少父亲关爱,在学校常被同学欺侮嘲笑,所以显得胆小自卑,极度缺乏自信。在阅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过程中,巴斯蒂安知晓幻想王国正遭受危机,急需一个人类小男孩前去拯救,尽管他一直渴望能够成为英雄人物,而且通过种种迹象发现自己可能就是那个小男孩,却仍难以摆脱自我怀疑的阴影。当他终于下定决心喊出为天真女皇想好的新名字时,突然一下子进入幻想王国,并且成为众人心中的救星。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获得英雄身份的巴斯蒂安却在幻想王国遭遇了更大的心理危机,他只有寻找到回归自我的那条路,才能回到父亲身边。可以说,巴斯蒂安从现实世界来到幻想王国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渴望超我、释放本我、寻找自我的过程。
阿特莱尤
阿特莱尤年仅十岁,父母双亡,临危受命,即使知道马上要面对一个远比打猎困难得多的考验,阿特莱尤仍然坚定地接受了使命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冒险的道路。他来到伤心淖尔,在这里失去了心爱的坐骑阿尔塔克斯。他内心悲伤却依旧奔走寻找,从毛拉那里得知只有前往遥远的南方的神谕宣示所才可能找到答案。面对可怕的于格拉木尔,明知被咬一口就只剩下一个小时的生命,也愿意牺牲自我以换得瞬间移动到南方神谕宣示所。听说几乎没有人能够走过三扇魔力门且会被困在门中,依旧勇敢地战胜内心的恐惧,通过魔力门,听到了乌于拉拉的答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阿特莱尤总是坚定地向前进,不畏艰险,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他是英俊、勇敢、坚强、果决的少年,也是心系天下、敢于冒险、克服阻碍、完成使命的英雄。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采用了很多民间故事的素材和意象,但是却不同于民间故事对环境概念化的处理。书中,恩德对环境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描写,对气氛也有精心的渲染,并且这些或美丽或险恶的环境并不是对自然的真实描绘,而是一种心境的反映。这样,读者的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为其进入文本内部构建自己的故事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外,作品中的意象不仅是情节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往往一个中心意象涵盖了故事的主题意蕴。
“虚无”是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虚无像大块大块的黑暗一样,吞噬着幻想王国。虚无不同于死亡,幻想世界里的人既害怕它又抵挡不住它那强大的吸引力,并且没有被虚无吞没的人会陷入深深的绝望,最后有的冲进虚无中以结束绝望的煎熬,有的则选择死亡来结束对虚无的恐惧。在恩德的笔下,虚无这一抽象的概念被具象化。他用幻想小说的表现手法,探讨这个通常只在成人严肃文学作品中才出现的主题,即极端强调理性、崇尚功利主义的20世纪西方社会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境。除此之外,作品还通过“虚无”这一邪恶势力的具象化身一一狼人格尔毛克的口说出了虚无产生的原因:现实世界中的人不重视想象力的作用,不相信幻想的力量,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这导致他们的想象力越来越弱,最终的结果就是幻想王国一点点的消逝,同时人类世界里的偏见、谎言也越来越多。文本中,人们变得“恨不认识的事物”,只相信“使他们顺从的东西,或者去怀疑能够拯救他们的一切”,甚至会“挑起战争,建立世界帝国等等。其实,这正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恩德“从形而上的层面反思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危机,让现实中的孩子到幻想王国中给天真女皇重新命名,以拯救幻想王国,正是“寄希望于孩子,让孩子以其未经规范的奇异想象去拯救幻想世界,同时拯救人类自身。”
与虚无相对,恩德在作品中又塑造了天真女皇这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重要意象:她代表着幻想王国,关系着幻想王国的存亡;她拥有着幻想王国里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从不运用这一权力干涉任何生灵,并且对所有生灵一视同仁。这一意象有着明显的德国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多元解读性。她既可以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化身、童心的象征,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艺术创造力的代表,同时也具备自然的神秘性。然而,天真女皇本身并没有能力对抗虚无,她仍然需要人的力量。作者正是通过她将幻想王国与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恩德“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受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的影响,其意象可以看作是与诺瓦利斯在《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中塑造的“蓝花”意象一样,是作者对浪漫主义永恒美的憧憬和追求。
除此之外,《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中还有许多别有韵味的意象。比如,象征着天真女皇权力的护身符“奥林”的图案一一黑白两条大蛇首尾相咬的意象,它其实是对远古神话中巨蛇乌洛波洛斯咬着自己尾巴组成圆形以象征永恒的意象的改造。它和天真女皇永恒地存在于幻想世界里,标志着幻想世界里的时空的永恒性。又如,阿特莱尤到达南方神谕所前必经的三道魔力门一一象征着对未知恐惧的大谜门(斯芬克斯之门)、能看到自己真实内心世界的魔力门和意志幻化成的无匙门。总之,作品中的这些意象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民间故事,但通过恩德想象力的加工,均被赋予了新的寓意,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艺术特色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采用的是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结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的大框架是小男孩巴斯蒂安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王国,再由幻想王国返回现实世界的故事。在巴斯蒂安的大故事中,套着阿特莱尤的故事,两条故事线是同步发展的。当幻想王国发生危机时,天真女皇把寻找人间小孩的任务交给了大草原上一个绿皮肤的小男孩阿特莱尤并将她的象征物奥林送给他。勇敢的阿特莱尤接受了使命,历经了种种艰难,最后在白福龙伏虎的帮助下,完成了天真女皇交代的任务。而阿特莱尤的故事中,又套着幻想王国最有名的医生凯龙的故事、很老很老的毛拉的故事、白福龙与怪物于格拉木尔搏斗的故事、地精灵乌尔格尔与恩吉乌克的故事,等等。而乌尔格尔与恩吉乌克的故事又套着三座魔力门及宁静之音乌于拉拉的故事。如此这般的框套故事,还可以找出许多来,因为书中众多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生灵,都各有自己的故事。书中二十六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一个独立的故事中都包括许多别的故事,因此作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说:“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再说。”尽管《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篇幅较长,故事繁多,但因为作者采用了框架式的叙事结构,使得这些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显得有条不紊,也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得严谨、清晰。加上故事情节的双线发展,前半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二章)以阿特莱尤的远征为主线,后半部分(第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以巴斯蒂安的远征为主线,及内容上的前后呼应(巴斯蒂安由现实进入虚幻,又由虚幻回到现实)、人物功能上的对称(如天真女皇与萨义德的对立)、不同声音之间的平等对话(如巴斯蒂安与阿特莱尤的对话),使得全书在结构上构成巴赫金所说的“复调”,因而在结构形式上具有对称、和谐、交响之美。
作品影响
2020年4月,《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推荐学段小学5到6年级。
作品评价
作家
刘慈欣:“这是一本童话书。我不知道我现在看的话会不会很震撼,但是在当初看这本书的话,确实十分震撼。”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舒伟:“该书充分发挥了幻想文学的想象力,以虚写实,虚实相间,写得厚重而翔实,对于少年儿童具有激发想象、促进认知和提高阅读审美能力的艺术吸引力。”
作者简介
米切尔·恩德(1929—1995)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加米施·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二战结束后,年轻的恩德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成名作《吉姆·克罗夫和火车司机卢卡斯》,1961年荣获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1971年他移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1995年在斯图加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