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法
法学领域术语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亦称“契合法”或“唯一契合法”,判明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是对研究的对象,寻找在不同的场合中出现的一个共同的情况的方法。运用求同法必须注意:求同法的结论带有或然性,不是判明原因和结果的很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求同法的有效性,必须对有关的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避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基本内容
求同法亦称契合法。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又译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逻辑体系》(A System of Logic)一书中提出的通过比较和归纳求因应关系和协变关系的研究方法。内容是:被研究的现象在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例如,在上一个世纪,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的甲状腺会肿大,后来人们对甲状腺肿大盛行的地区进行调查和比较时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气候、风俗等状况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即土壤和水流中缺碘,居民的食物和饮水也缺碘。由此作出结论: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又如,一位叫本生的科学家在研究火焰变黄的原因时就采用了求同法。把食盐、苏打和芒硝(硫酸钠)分别放到灯火上去烧,在这些不同的实验场合中,许多情况是不同的,食盐、苏打、芒硝的化学组成不同,其他方面的性质也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含有钠元素。由此得出结论:钠是火焰变黄的原因。
求同法的公式表示
求同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所以,A情况是a现象的原因。
求同法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求同除异。作用在于:从错综复杂的不同场合中,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同的因素,确定与被考察现象的因果联系。但运用求同法要注意,各场合中有无其他的共同情况,要确保各场合中的共同情况是唯一的;进行比较的场合愈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愈高。表面上相同的因素不一定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这里又有几种情形:
(1)时间上先行的因素不一定就是原因,不能以先后为因果;
(2)在表面上共同的因素中包含着一些不相干的成分,还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找出真正的原因;
(3)虽然根据已有的材料,某一因素是已经考察的各个场合所共同的,但是进一步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个因素并不是被考察现象出现的其他场合所具有的,因此它不是被考察现象的原因;
最后,表面上不同的情况有时却包含着重要的共同点。在运用求同法时,要善于做到在异中求同。
运用求同法的步骤
运用求同法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找出可能与被研究对象的存在原因相关的情况;
②把出现该现象的几种不同场合进行比较,排除各场合中不同的相关情况,找不同场合中的唯一共同情况,从而确定被研究对象存在的原因。
求同法适用于较简单的涉及到判明因果联系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提高求同法判断因果联系的有效性,应注意:①要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地增加比较的场合;②对共同情况加以认真分析,对唯一共同情况是否和被研究现象确有联系做出准确的判断;③各种不同场合是否还有其它共同情况,防止遗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4 11:07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