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
妇科名词
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中国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不育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佛菩萨祈祷、实行结印等仪式的民俗。
释义
求子,男科及妇科名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男子或妇女要求生育或要求生育子女。本文底部有具体的求子方法。
传统求子习俗
游灯求子
潮汕各地正月,特别是元宵夜都有游灯活动。“灯”在潮语中与“丁”谐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愿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潮汕俗谚“有游灯,家里生千丁;无游灯,家里要绝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每到各乡各里“闹热”(老爷生)时,人们会主动在夜里老爷出游时,手里提着一盏灯,跟着老爷神像一路游行至宗祠里,待老爷落座后高高举起灯笼,以求财丁兴旺。特别是未生男孩的人家,更是热衷于此。
托梦卜子
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澄海莲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还有饶平、潮安等邻近地方的善男信女,不辞辛劳虔诚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顶,望能在梦里得到仙翁面授天机,成全所求之事。这些善男信女当中,就有不少是婚后不孕而前往圆梦的。民间也由此而流传一些有趣的传说。传说有两个村妇,结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圆梦求得子。结果两人同样梦见仙公给她们各写一个“无”字。其中一个识字的妇人,知今生无子,十分懊丧。而另一个不识字的妇女,不解其意,却从字形上理解为仙公为她画了一个秋瓜棚,棚下吊着4条秋瓜,示意她会有4个子女,非常高兴。识字的妇女大笑她误解仙意,乱加猜测。谁知后来果然各应其解,识字妇人终生无子女,不识字妇女则生了四个子女。
黑龙江民俗求子习俗
逛庙会黑龙江地区规模宏大的民间求子求孙崇拜活动。
一年四季中,一般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都有人到老爷店、娘娘庙上烧香磕头,求子求孙,但参加人数最多,场面最宏大最热闹的,是每年的四月十八这一天。
这一天,男女老少早早地起来,做饭、吃饭,梳洗打扮,然后便约东邻、找西舍,成帮结伙,携妻带子,奔庙会而去。
人们认为,逛庙会以逛大庙、名庙为最好。而大庙名庙又不是到处都有。为了逛大庙名庙,有些人便带着香火、徒步或乘车从几十里或几百里的地方赶往大庙名庙,以实现自己求子求孙或其他方面的愿望。当然,也有人并不是为了求子求孙,而是为了凑热闹,图快乐。
逛庙要先逛老爷庙,因为人世阳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阴间也一定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如弄错了拜神的顺序,可能效果不会好,甚至适得其反。但人们又觉得,逛庙会求子求孙,是向娘娘求子求孙,而不是向老爷求子求孙,老爷又不会生孩子,所以在逛庙会时表面上对老爷很敬重,实际心里头对送子娘娘更虔诚。何以见得呢,因为人们虽然先到老爷庙,但到那里好像是报个到似的,烧点香、敲下钟、磕个头后,就匆匆忙忙地奔娘娘庙去了。有的到老爷庙连柱香都不烧,敲下钟、磕个头就走。所以老爷庙前虽然人来人往,但很快就冷清了,一点也不热闹。
娘娘庙大会却非常地热闹,门前车水马龙,庙里庙外被大人小孩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烧香的烧香,磕头的磕头,还愿的还愿,捐钱的捐钱,既虔诚又动情。人们觉得只有这样做,娘娘才会高兴,才会显灵保佑自己,使愿望得以实现。人们觉得拜神求佛,心诚则灵,所以不敢唬弄神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8:19
目录
概述
释义
传统求子习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