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英文名:Hanzhong City),简称“汉”,是中国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与安康的宁陕县接壤,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南与四川省相连,北与宝鸡市毗连。截至2022年,汉中市下辖2个区、9个县,其户籍总人口为378.98万人。截至2023年,该市辖区面积为27097平方千米,当地使用的方言为
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
名称衍变
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公元前312年,秦国占领该地,并沿袭着楚国本来的名称,设为汉中郡。汉朝至南北朝一直沿用该名,直至隋开皇六年(公元581年),文帝为避其父杨忠之讳,将汉中郡改为汉川郡。唐朝初其废郡设梁州,又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州并重新设汉中郡。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废郡设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德宗为振兴朝廷,改梁州为兴元府。五代至元朝时期沿用兴元府名。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复设汉中府,清朝沿用前名。民国五年(公元1926年),撤府设汉中道。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陕南专区,1954年设汉中专区,1968年改为汉中地区,1996年正式改为汉中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汉中市地区的人类活动痕迹最早可追溯至100万年前。夏至西周时期,境内设有褒国,先后属梁州、雍州。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始设汉中郡(今安康市境内)并管辖。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汉中郡为其中一个,本市属汉中郡。西汉时期,汉中郡治西城,辖包括本市在内的十二县。西汉初期,刘邦于南郑任汉王位,随后用五年时间灭楚,并统一天下、建立朝号,仍延“汉”字,取名“汉朝”。新葬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公孙述自立为蜀王,派遣其将士廷岑占据汉中。淮阳王(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汉宗室大将刘嘉打败延岑。刘玄封刘嘉为汉中王、扶威大将军,并管辖南郑。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再次围攻南郑,并打败刘嘉,在汉中称武安王。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遣将李通、侯进等率兵击败盘踞汉中的延岑,并将汉中郡治由西城迁至该市。
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占据汉中,仍设汉中郡。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灭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置秦州及70多个侨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初期,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四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汉中)。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后又改为梁州、洋州(今洋县)、兴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设利州路,其与所属兴元府。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元代时期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大将军徐达遣裨将金兴旺、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兵攻兴元,守将刘思忠、知院刘庆祥迎降,汉中地区归属明朝。同年六月,改兴元府为汉中府,仍治南郑。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兴安府(今安康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陕西响应,唯清朝的汉中镇总兵江朝宗负隅顽抗。同年十一月初四,陕西民军统领邓占云率兵由斜谷入汉。同月初六,邓军进驻本市十八里铺,江朝宗见大势已去,化装逃走。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该地区设汉中道,辖今汉中、安康及商洛市部分县,共25属县。1928年,汉中道废除,县直隶于省。1935年,设立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设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1996年2月21日,撤地设市,汉中地区改为地级汉中市。下辖汉台(原县级汉中市政为汉台区)、南郑、城固等11个县区。同年4月,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全市66个区公所建制全部撤销,477个乡镇建制撤销203个。2002年,成立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南郑经济开发区和汉台经济开发区合并)。2003年年底,汉中市辖11个县区和1个开发区。2011年,撤并乡镇46个,由撤并前的22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80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2015年6月乡建制在汉中消失。全市辖152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2017年,南郑撤县设区,增设中所营街道办事处。2020年年末,全市辖152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有1894个行政村,293个城镇社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汉中市地处陕西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05°29′14″~108°16′49″和北纬32°08′52″~33°52′46″之间,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东与安康的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和紫阳县接壤,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的徽县、成县、康县、两当县相邻,南与四川省广元市的青川县、旺苍县、朝天区以及巴中市的南江县、通江县和达州市的万源市相连,北与宝鸡市的凤县、太白县及西安市的周至县毗连。全市东西长261.5千米,南北宽192.6千米,辖区面积27246平方千米。
气候
汉中市位于中国北亚热带气候区,境内以秦岭、米仓山海拔800米为界,分为亚热带和暖温带两大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汉中市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3.8℃,冬季温度最低,历年年平均气温为3.4℃,其中1月份平均温度最低;夏季温度最高,历年年平均气温为23.5℃,其中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该市历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00毫米,冬、夏、秋三季降水量偏多,春季偏少。汉中市日照时数从空间分布来看,汉台历年日照时数为1440.4小时、南郑历年日照时数为1430.2小时,其余大部分县偏少。从各月来看,该市7月日照时数最多,历年日照数为173.4小时,10月最少,历年日照数为94.6小时。该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受地形的影响,风力较小,静风盛行,年平均风速为1.1米每秒。
地质
汉中市的地质构造可分为汉中断凹、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两个大构造单元。
汉中断凹
汉中断凹位于扬子准地台的北部边缘,呈东西方向展布,长约200千米,宽10~25千米,汉中位居该断凹的中部,由晚元古代早期(扬子期)侵入体组成基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组成盖层。该构造基底构造比较复杂,主要受新生代断裂构造影响,使基底形成一些近东西向的块状断陷及隆起,基底地形凹凸不平。该构造的第四系盖层构造比较简单,岩层呈水平状、无皱、少断裂,但以上升运动为主的新构造变动,在境内表现明显。
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
汉中市的北部山区处于南秦岭华力西裙皱带的东段南缘,构造比较复杂,褶皱和断裂都比较发育,构造线走向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其构造特点是:褶皱构造的形态均为线状紧密同斜褶皱,断裂均为陡倾斜的走向断层。市境内较大的裙皱构造为土原复背斜,在此背斜上发育着一系列次级褶皱,如大光山向斜、灵官垭背斜等。市境内为隐伏断裂,属泰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的分界断层。除此之外该市自南向北还有五条次级断袭。
汉中断凹区
汉中断凹区均为未固结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按其时代和岩性特点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四部分。下更新统埋藏于汉中盆地560米标高以下,厚度为100~300米,主要以洪、湖积为主,岩性由杂色粘土,重粘土夹细砂、中砂、砾、卵石等组成。中更新统为河流冲积层、洪积层及少量的坡积层,总厚度为60~110米。其中洪积层及坡积层主要分布于靠北的1级阶地上,岩性为棕红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碎石、岩块及钙质结核。河流冲积层主要分布于靠南的1级阶地上,岩性为棕红色逐粘土,含钙质结核,下部为砾卵石及砂层透镜体。上更新统为河流冲积层,厚度达20~45米,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夹砂层及卵石层。全新统为河流冲积层,总厚度10-24米,主要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细砂、中砂及砾石层。
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
该褶皱带区内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石系和第四系,各系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其中震旦系主要岩性有绢云钠长片岩、绿泥黑云钠长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含炭质绢云石英片岩及含砾绢云石英片岩,地层厚度大于500米。寒武系下部为炭质干枚岩、磷块岩、锰矿、白云岩及结晶灰岩,总厚度达27~88米。中部为陆源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及绢云母石英片岩,局部有少量炭质片岩,厚度达13~270.95米。上部为黑色薄层结晶灰岩,产橄榄球壳及虫管等小壳动物化石,厚度达00米。石炭系由大理岩、结晶灰岩、夹白云岩及硅质岩等组成,产腕足类及册瑚化石,厚度大于1500米。第四系由残积、坡积及冲积层所组成,厚度一般为0~10米,主要岩性为黄褐色亚粘土夹岩块。
地形地貌
汉中市按其地貌特点划分主要有低阶地平坝区、宽谷浅丘陵区和秦岭低山区(简称平坝区、丘陵区和山区)。其中山地占全市面积的75.2%,丘陵占14.6%,平坝占10.2%。该市北部属秦岭南坡山地,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中部为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带。整个地形从南向北呈阶地升高,海拔最低处为478米(
铺镇小寨村),最高处为2038米(张寨乡花果村溜石板梁),南北高差1551米。
水文水利
汉中市境内有汉江、褒河两大水系及大小沟道数十条。主要分布在金华、新民、铺镇、新铺、张寨、新沟桥、龙江、东沟、西沟、白家河等乡镇。
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是长江的一大支流,汉江过勉县在汉中市梧凤乡孤山村入境,经凤、沙沿、汉水、石马、等八个乡,由小寨村洪沟河口入城固县,境内流程27.4千米,占总长(1577千米)的1.73%。原河道最宽1950米(中渡),最窄550米(曹家营),平均宽为959.6米。1978年修筑防洪河堤后,最宽574米(大桥),最窄370米(曹家营),平均宽500米。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各类水库354座,占陕西省近三分之一,有大型水库1座(石门水库),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343座。还有山河堰、褒惠渠两个大型水利工程及刘公堰、石崖堰等小型水利工程。其中石门水库的总库容为1.09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607亿立方米。
石门水库,位于褒河谷口,因褒斜道石门隧洞而得名。该水库始建于1969年,竣工于1979年,2001-2006年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88米,最大底宽27.3米,顶宽5米,坝顶弧长254米,坝体中部开设6个泄洪大孔口。截至2023年,该水库总库容1.098亿立方米,最大引水流量68.1立方米/秒。该水库渠系工程包括东、西、南三条干渠,总长87千米,设施灌溉面积5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2万亩。
土壤
汉中市土壤在中国属铝质土区域黄棕壤带,共有10个土类、21个亚类、38个土属、97个土种。全市土壤面积为263057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1%,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由两个水平地带组成:一是秦岭山地棕壤、褐土带,二是秦岭南侧低山丘陵及其以南地区的黄棕壤、黄褐土带。
水稻土类
水稻土的面积为356013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09%。水稻土也叫人造土壤,是在各种土壤上种植水稻,在水淹条件下水耕熟化形成的一类土壤,是该市粮油生产的主要土壤。
黄褐土
黄褐土的面积为186206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6.20%,主要分布在高阶地和丘陵浅山地带的地带性土壤,一般深度为15-30厘米,是本市主要早粮作物农耕地。
黄棕壤
黄棕壤的面积为102338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4%,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海拔800-1600米之间山区的天台乡蚂蝗沟、杨家滩一带。
棕壤类
棕壤类土壤面积为44975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33%,主要分布在1600米以上的中山区,多为森林和灌木草丛植被,少部分被垦为农田。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全层无石灰反应,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自然灾害
汉中市自然灾害主要是水、旱灾,一般发生在个别年份和局部地区。该市地处内陆东亚季风区内,北部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受其影响,该市早、涝灾害交替出现。
2023年7月,汉中市镇巴县境内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中,渔渡镇、仁村镇、赤南镇3小时降水超100毫米,河流沟溪爆发山洪,渔水河渔渡段、赤南段出现超警戒洪水过程,县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Ш级应急响应。全县80条道路受损中断,受损房屋66户148间,严重受损房屋3户9间,倒塌8户24间,初期受灾人口达5637人。该次水灾是汉中市50年来难遇的一次特大暴雨灾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汉中市地处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相镶地区,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和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成矿条件优越、种类相对齐全,是中国矿产资源重要产地之一。截至2023年,该市已发现矿产资源4大类12小类93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63种,已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29种矿产,有矿区176处(含共伴生矿区),保有储量潜在价值1478.15亿元。其中储量较多的矿产有铁矿、铜矿、镍矿、煤矿、磷矿、石膏等,铁矿保有资源储量为34997万吨,主要分布在略阳县、宁强县、南郑区等。铜矿铜金属保有资源储量为86477吨,主要分布在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等。煤矿保有资源储量为5558.22万吨,主要分布在镇巴县、西乡县。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为13.79亿吨,主要分布在洋县、西乡县等。
汉中市矿产资源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具有四个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一是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多金属成矿带和碑坝白玉多金属成矿带,二是汉台区、城固县北部石英矿区,三是西乡县北部花岗岩矿区、瓦道子石膏矿区,四是镇巴县、南郑区,是汉中市能源矿产前景区。该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中煤、铁、铜、锰、金、磷、石膏、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建筑用石料及砖瓦黏土(页岩)等为主要开发利用矿产,其中铁、锰、金、磷、石膏、花岗岩、石英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黏土(页岩)等矿产为汉中市优势矿产。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汉中市耕地面积为393.31万亩,其中南郑区、洋县、宁强县、勉县、西乡县、城固县6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76.66%。园地面积为54.47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固县、西乡县、南郑区,占全市园地的54.98%。林地面积为3333.43万亩,其中镇巴县、宁强县、西乡县、洋县、略阳县5个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60.21%。草地面积为10.98万亩,主要分布在镇巴县、洋县、勉县和南郑区4个县(区),占全市草地的59.18%。湿地面积为2.80万亩,主要分布在洋县、城固县和南郑区,占全市湿地的71.9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05万亩,其中城市用地8.73万亩,占7.46%;建制镇用地18.66万亩,占15.94%;村庄用地84.01万亩,占71.7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40.18万亩,其中公路用地面积14.89万亩,占37.06%;农村道路22.86万亩,占56.9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5.77万亩,其中南郑区、洋县、城固县、西乡县4个县(区)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52.14%。
水资源
截至2023年,汉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6.25亿立方米,主要来自于降雨及地表水(河川径流)、地下水。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8毫米,降水总量达247.4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7~10月。其地表水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144.1亿立方米(其中汉江流域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99.8亿立方米,占全市径流量的69.3%。),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0%~70%。其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1.75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24.33亿立方米,平坝区为7.42亿立方米,汉江流域为24.6亿立方米,嘉陵江流域为7.15亿立方米。
林草资源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林地面积2.03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3.79%,林木蓄积量1.5亿立方米。同年,汉中市完成省级下达汉中市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6.3万亩(人工造林0.4万亩、封山育林19.2万亩、退化林修复6.7万亩)。市内天然林多为次生林,原始林已不多见,仅在高海拔地区稍有残留。人工林以马尾松、杉木、油松、华山松为主,多为纯林。主要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杉木、华山松、油松、巴山松、栎、桦、杨等。主要林特产品有:天麻、茶叶、橘柑、核桃、油桐、生漆、木耳、香菇、杜仲、厚朴、五倍子、板栗等,已成为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黎坪、天台、五龙洞、紫柏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牢固关、云雾山、褒河、龙头山、苗寨5个省级森林公园。截至2022年,该市草地面积10.98万亩,主要分布在镇巴县、洋县、勉县和南郑区4个县(区),占全市草地面积的59.18%。
生物多样性
汉中市植物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该市分布有六大植物区系,其中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主要有银杏、杉木、粗榧、铁杉、侧柏、柏木、圆柏等属种及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竹亚科等树种。马来亚植物区系主要桑科、苦木科、含羞草亚科、梧桐科、夹竹桃科、棕榈科、大戟科等树种。北美植物区系主要有山核桃、檫木、鹅掌楸等树种。华中植物区系主要有岩栎、刺叶栎、冬青、少子领春木、米心水青冈、金钱槭等树种。华西植物区系主要有华山松、锐齿栎、铁橿子、峨嵋蔷薇等树种。华北植物区系主要有油松、辽东栎、坚桦等优势种及伴生的毛樱桃、花楸、胡枝子等树种。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有282科、1160属、2942种,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74种,其中国家级30种、省级44种。
截至2023年,汉中市已查明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618种。其中鸟类405种、兽类142种、两栖类27种、爬行类44种,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9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3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云豹、豹、华南虎、林麝、川陕哲罗鲑等28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猕猴、藏酋猴、狼、貉、黑熊、小熊猫、黄喉貂(青鼬)、石貂、水獭、三尾褐凤蝶等99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有: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小麂、苍鹭、草鹭、中白鹭、翘鼻麻鸭、赤朱雀、枯叶蛱蝶等30种。
截至2023年,汉中市有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固县、洋县境内,主体在洋县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保护区总面积375.49平方千米,保护对象为朱鹮及其生活环境。包含了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
佛坪保护区
佛坪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32科560属127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Ⅱ级8种(未计兰科);有脊椎动物共29目82科227属338种(亚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种7种,Ⅱ级保护种39种;已鉴定的昆虫24目165科1353种,Ⅱ级保护种2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汉中市辖9县、2区,其政府驻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78.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18万人,出生率为7.11‰,死亡率为8.61‰,自然增长率为-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78%。人口年 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5.96%,15-64岁人口占64.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9.78%。
民族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22年,境内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交汇杂居。
语言
汉中市是一个大的方言接触带,其方言既有中原官话秦陇片、关中片的特点,又有西南官话川黔片、鄂北片的特点。造成汉中方言现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行政区划。秦代之前的汉中没有设立行政区,被蜀秦轮流控制。秦代至元代的汉中基本上隶属四川,但也有与甘肃等地同属一郡、州、路的情况。元代之后的汉中开始属陕,与关中相连,且多与安康同属一区。另一个是历史上的移民。从西周末年关中人入汉开始,一直到清代湖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移民入汉,加剧了汉中方言的复杂性和混合性。元之前的移民大多来自西北或关中,元之后的移民大多来自四川、湖广一带,还有安徽、江苏等地。因此汉中方言既有中原官话的特征,又有西南官话的特征,并且还兼有江淮官话、赣语、湘语的特征。汉中方言与周边方言在音韵结构上的相似,而汉中方言内部的差异主要在于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的方言,如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影响着汉中各地方言,使得汉中方言接触性特征更加明显。
宗教信仰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汉中市境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截至2023年,该市宗教活动场所达340余处。汉中是道教发源传播的地区,汉中也是较早的佛教重要活动地之一。
汉中市佛教盛行于隋唐时期,最盛行是禅宗的临济支宗,属禅宗和净士宗派。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佛教徒来汉中较多,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汉中有佛教徒663人。民国35年(公元1946年),成立南褒佛教会,会址设万寿寺(今南大街环卫处)。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万寿寺被焚,僧人走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地佛教活动逐渐恢复。该市佛教徒有三类:一是落发、停娶按佛规取名、出家和尚;二是信仰佛教,每逢庙会前后,进住寺内从事服务工作,称居士;三是信仰佛教,参加一些佛教活动。该市佛教遗存建筑较多,较著名的有净明寺(今市工商联)、草堂寺(今草堂寺巷13号)、宝峰禅寺(哑姑出,在武乡共力村)、万寿寺(南大街今环卫处址)等。
汉中市伊斯兰教的信奉者主要是回族。明朝中叶,该市回族仅有几十户,清初增长至150多户,清乾隆、道光年间,发展到300多户。汉中的伊斯兰教内没有严格的教派分歧,只有老教和新教之别,在教义上没有原则的差异。新教教派中,首领不仅是宗派领袖,而且是家族的首领。教徒不仅崇拜教义,而且崇拜家族化的宗教领袖,有一套宗教制度和组织机构,生、死、婚、嫁都由宗教规则决定。该市保留关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有太古石巷清真寺、清净寺、清真南寺等。
汉中市道教,又称“五斗米道”或“天师道”,东汉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后便在本市传播,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市境内道教庙宇有唐朝建的香阜庵、五郎庙,宋朝建的大历寺、太白庙、肖太守庙,元代建的文昌寺(碑存汉台)、高峰观等。解放后,1955年7月,在市政协首届一次会议上,道教协会何昶权当选为常委。“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建筑被拆除,宗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活动逐步恢复。
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传入汉中城乡,门派众多。大致可分为真耶稣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基督教会(自立会)基督教内地会等。
明崇祯年间,法国传教士方德望从西安来汉中传天主教。1886年,汉中天主教会正式成立,主教由意大利罗马教会委派。主教拔士林曾在汉中城内修建大教堂、大公馆、医院、修女院及育婴堂等。1944年,意大利籍传教士,违反民国政府传教规定,陕西第六行政公署把神职人员26人,送往略阳县。成都的中国神甫牛若望来汉中代理主教职。抗战胜利后,意籍传教士回到汉中。1949年,汉中有20名外国神甫,9名中国神甫,32名中国修女,16名外国修女,教徒1.8万余人。解放后,天主教汉中教区主教孟守道等组织“圣母军”对抗人民政府,并1952年10月被驱逐回国。至此,外籍传教士全部离汉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毁坏,宗教活动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会活动逐步饮复,重新建教堂1座,教徒日趋增多。
经济
综述
汉中市是20世纪60年代“
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2022年,汉中市全年生产总值为1905.45亿元,同比增长4.3%,在陕西省各市(区)生产总值排名第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2.3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28.3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84.77亿元,增长2.9%。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5.3%、43.5%和41.2%。与2021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下降0.2个、1.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汉中市第一产业主要以粮油种植、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农业为主。其中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三大产业为主重要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有黑米、乌鸡、魔芋、中蜂等。
2022年,汉中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达5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301.16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351.80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11.95亿元,增长10.3%;牧业产值126.60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8.89亿元,增长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3亿元,增长3.0%。种植方面,该市粮食播种面积384.59万亩,比上年增加5.9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5.05万亩,减少13.8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29.66万亩,增加0.57万亩;茶园种植面积116.02万亩,增加1.5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4.21万亩,增加2.67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53.39万亩,增加0.36万亩。
第二产业
汉中市主第二产业工业主要以装备制造业、现代材料产业、食品和药品加工产业为主。2021年,汉中市先后组建了国培重点实验室、陕钢产业创新研究院、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西交大汉中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大平台。同年,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0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15家,有6家省级瞪羚企业和3家潜在瞪羚企业通过省级评审,取得科技成果873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余种。
2022年,汉中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达1927.2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达591.80亿元,增长0.9%;重工业完成产值达1335.42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90亿元,下降36.0%。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6.69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108.7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8.67亿千瓦时。同年,该市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7.8%。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94%,跃居全省第1位。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汉中市第三产业在市内三大产业结构中排名第二,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主要以投资、建筑行业为主。2022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3%。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15.0%、18.4%和66.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8.5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房屋施工面积1624.85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额99.72亿元,下降34.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经济功能区
汉中市有农业示范园区5个,有特色专业园区7个,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其中,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陕南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该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6月,已经形成航空配套、装备制造、食品中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等特色产业。截至2022年,该开发区共有科技型企业31户,其中高新区技术企业2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普通中学214所、普通小学433所、幼儿园815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各学校在校生约达53.76万人,其中小学学龄儿童、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
陕西理工大学,原名汉中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该校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06年该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该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28.23万平方米,校舍建设总面积68.39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和1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60个本科专业,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
汉中中学前身汉南书院,创办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至2021年已有281年历史。1983年,该校被批准为陕西省首批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201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原校址在汉中市中学巷8号,2015年6月迁入新校址办学。截至2023年,该校占地248亩,建筑面积91176平方米(其中体育运动区有室内体育馆,建筑面积5282.17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4103.38平方米、景观生态校园绿化总面积93500.38平方米),全校在编教职工有319人。
科学技术
2022年,汉中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6项,技术交易额达13.25亿元,取得科技成果409项。全市共获专利授权1666件,其中,发明专利231件,实用新型专利1223件,外观设计专利212件。有效发明专利为913件,比上年增长24.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4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件,有效商标注册24080件,有地理标志商标28件,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
2022年,该市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完成的“多抗广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陕西镇巴县泰昌农牧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陕西农林区典型害鼠检测与新型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等5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有剧场10个,影院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77个,博物馆24个,图书总藏量126.19万册。拥有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0座,发射机60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9.9%,广播人口覆盖率99.9%。
汉台区图书馆
汉中市
汉台区图书馆成立于1957年,新馆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7.1亩,建筑面积3409平方米,馆址位于明代瑞王府花园遗址现汉中市莲花池公园内。该图书馆有馆藏27万册(包括古籍线装书2.1万册),属于县级公共图书馆。2018年5月,该图书馆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又在2024年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中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77个(包括村卫生室2525个),床位数2.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4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15人,注册护士11544人,药师(士)1296人,技师(士)1849人。
汉中市中心医院(原汉中地区医院),成立于1965年,是一家市属公立性综合性医院,是汉中市最大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是全市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的指导中心。该医院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达14.13余万平米,定编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900张。设有50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29个行政职能科室。截至2022年,该院有职工约300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99人,中级职称7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311人才33人,市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市青年科技奖5人。该院曾先后获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单位等荣誉。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有体育场地面积690.4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37个,市级体育俱乐部13家,市级体育社团组织41家。新建体育场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地26个(块)。截至2023年末,该市体育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中共夺得13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在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中共获得90.5枚金牌、69枚银牌、106枚铜牌。
汉台区体育运动中心体育场(馆),位于汉台区虎桥西路,占地面积为228.66亩。其中田径场总建筑面积44937平方米,8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及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地,约17000平方米。田径场东二楼大厅为汉台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约2000平方米,西二楼大厅为篮球、武术、射箭项目活动场地约2000平方米,室内乒乓球训练房位于东侧看台下方约650平方米,智能健身房国民体质监测站位于田径场西侧看台下方面积680平方米。综合球类馆及体操馆位于东北角场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跆拳道训练馆位于体操馆二楼面积约3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有室外拆装式游泳池约1500平方米,笼式足球场约1500平方米,室外篮球场、笼式篮球场约1680平方米,室外乒乓球、羽毛球场约580平方米,外环建有健身器械36套(件),智慧跑道及大数据处理平台一套,全民健身路径约16000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汉中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7.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04.1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3.76万人、23.80万人、31.23万人和21.8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9万人。同年,该市城市低保人数达1.53万人,发放保障金为1.03亿元;农村低保人数为13.06万人,发放保障金达6.36亿元。优抚补助为3.35万人,发放抚恤金达3.02亿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机构)1909个,提供床位33900张,年末养老服务机构在院人数9246人。
环保
2022年,汉中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为324天,优良率达88.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2。该市11个县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1个县区环境空气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空气一氧化碳日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市监测的汉江、嘉陵江流域64个断面(点位)年均浓度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4个市级及1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市中心城区及开展酸雨监测的6个县区均未出现酸雨。
交通运输
综述
汉中市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处在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基本形成了由1座空港、3条铁路(西成高铁、阳安、宝成铁路)、4条高速(京昆、十天、银昆、西镇高速)、5条国道、11条省道、4条公路环线和水运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公路
汉中市境内的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汉中为中心,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市内有公路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等干线穿境而过,还有京昆、十天、银昆、西镇四条高速公路。截至2021年底,该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3726千米,路网密度85.5千米/百平方千米,所有县区通二级公路,135个镇通三级公路。截至2022年,该市公路客运量880万人,同比下降21.2%;公路货运量4300万吨,同比下降1.6%。
铁路
汉中市境内有阳安线、宝成线、西成高铁三条铁路。截至2022年,市内铁路总里程达653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成高铁、阳安铁路、宝成铁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其中西成高速铁路线在汉中市境内设有汉中、宁强南、洋县西、城固北、佛坪5个高铁客运站。
汉中高铁站,位于汉台区人民路,紧靠兴汉新区的中央商旅大街,与兴汉新区形成无缝对接,是中国链接西南和西北重要的铁路枢纽,是阳安铁路与西成高速铁路交汇的重要节点。该高铁站始建于1971年,为一等站,主要办理普速、高速客运列车、城际动车业务,并担当公益慢火车乘务作业。其站场规模为5台14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分南、北站房。
航空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1座空港,共开通了11条航线,通航了16个城市,航线总里程达到17616千米,基本实现了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通航目标。
汉中城固机场,是汉中市境内的1个4C级的军民合用支线机场,该机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距离汉中市区18千米,为军民合用支线机场。机场跑道长2500米、宽45米,有一条长303米、宽18米民航专用联络道和5个民航专用停机坪,按3C2B飞机自滑进出设计。机场民用部分占地1315.5亩,航站楼面积55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配备有先进的通信导航和助航灯光系统,可满足波音737、空客320及以下机型起降。2013年12月27日汉中机场有限公司由汉中西关机场转场汉中城固机场,2014年8月13日汉中城固机场成功首航。
截止2021年底,汉中机场共开通飞往国内15个城市的航线,通达中国10个省会城市、9个旅游城市,一日航空圈覆盖中国6大经济区。2021年共保障航班4968架次、旅客吞吐量40.9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56吨。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汉中市运营公交线路98条、公交车766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5条,清洁能源公交汽车占比达81%,出租汽车1640辆,其中中心城区722辆全部为双燃料汽车,新建充电桩613个。该市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100%。改造数字化公交站点有305个,公交“一卡通”与国内310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
人文
综述
汉中市历史悠久,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已设郡制,至2019年已有2400多年历史。其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灵崖寺摩崖石刻等,其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饮食
汉中市历史上主要以稻米为主,除水稻外,还有麦、粟、豆类,兼食玉米和薯类。汉中境内烹调方法及口味大同小异,酸甜苦辣麻兼有,受当地先天的气候条件,汉中人嗜辣嗜酸,几乎家家有泡菜、腌菜和浆水菜。过春节户户自制元宵、醪糟、腌肉和豆豉;夏季晒干腌菜,做辣椒豆瓣酱,菜着花样较多。
松花变蛋
松花变蛋是汉中市独具风味的传统名特产品,蛋体离壳,易取易剥,以手摇之,有颤动感;剥去蛋壳,晶莹油润,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弹性,表面满布美丽的晶状松枝花纹;蛋黄略带心,外圈墨晶,内呈橘红,油亮照人,层次分明,有“离了松花蛋不成席”之说。
核桃馍
宁强核桃馍制作技艺是汉中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核桃仁去皮后与椒盐、芝麻等一起制成馅泥,再将油面经过三次发酵后,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炉里烘烤便可制成,该食品曾作为贡品进陈御用过。
罐罐茶
略阳罐罐茶制作技艺为汉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略阳县传统茶点,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置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再加上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作料便可制成,多用于早点而食用。
西乡牛肉干
西乡牛肉干制作技艺为汉中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乡县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由西乡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改进、提高工艺,成为地方名产。西乡牛肉干颜色红润鲜嫩,呈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久贮不坏。
汉中面皮
汉中面皮,是汉中市的地方小吃,起源于秦汉时期,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浸泡、磨浆,加水稀稠相宜,蒸成薄片,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色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芝麻酱、辣椒油、大蒜汁或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汉中面皮除凉食外,还可切片晒干油炸,还有炒、烩等多种吃法。2011年“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中菜豆腐
汉中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是汉中人爱吃的一种家常菜。该菜品制作历史悠久,十分讲究,原为招待客人的佳肴,后为大众化食品。期制作方法是第是把泡涨的豆子磨成浆,磨好了浆,再用细箩或纱布细细滤去豆渣,之后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
习俗
汉中市习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有春节、元宵节、腊八节、祭灶神等。其中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最受重视,其它节令、节日只是各随习惯而有所相关活动。
元宵节,又名“灯节”,俗称“过大年”,汉中市会演戏、耍灯、表演採莲船、高跷、龙灯、狮子、社火、竹马灯并放烟火等。一般由正月十三开始,演戏三日三夜,至十六日送灯结束。演戏内容以表现吉祥如意为主,有些地方表演“鹬蚌相争”“拉驴上板桥”及腰鼓队、秧歌队等。旧时新婚之妇要回娘家躲灯,元宵节后回家(此禁忌已无)。元宵当日傍晚,需先去祖先坟茔插蜡烛放灯,再在家门两侧及大小门口都插蜡燃烛,院屋一片灯光,表示祖辈人光明磊落。有的到佛道教寺观朝山拜佛。汉中市城固、洋县、勉县等地的较大村镇,还会在大小庙门口置放“灯伞”(又称火树),状若宝塔,上下通明,十分壮观。
地区象征
市树
汉中市的市树为汉桂,又名桂花树。该树产于陕西省汉中市城东南7千米的南郑县圣水寺庙内,其主干直径为2.32米,树高13米,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汉桂为木犀科、木犀属,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为该市宜生广植树种。汉桂花的特点是,花开5~7瓣,比普通桂花多2~3瓣,花茎大,花期长,年开花两次,以秋季为盛。汉桂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卉,而且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市花
在秦岭以南的汉中市勉县武侯祠内,保存有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株古旱莲。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墓志相吻合。旱莲1985年开始植珠繁育,列入了市级科研项目,现已繁育成功,可广泛引种。旱莲以珍奇、独特、秀丽及年代久远被汉中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花”。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不可移动文物点418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汉中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05个,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6人,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0个。汉中是的非遗具有和合南北、交融秦蜀的鲜明特色,是彰显“汉风古韵”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
特产
截至2022年,汉中市有地理标志商标24件,分别为汉中仙毫、汉中炒青、汉中大鲵、城固柑桔、城固蜜桔、城固元胡、洋县黑米、洋县红米等,占全省总量138件的17.4%,全省排名第二。此外,还有汉中仙毫、汉中附子、洋县黑米等13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名,总量占全省总量86个的15.1%,全省排名第三。
风景名胜
综述
汉中市旅游资源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截至2022年,该市建成国家A级景区34处,其中AAAA级景区17处、AAA级景区16处,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市内有旅行社29家,星级饭店25家(其中四星级有3家)。还有博物馆24座,其中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16座、非国有博物馆4座、社区博物馆4座。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2022年1月,汉中市与韩国庆尚南道昌宁郡召开友好交流视频会双方签署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2023年9月,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随陕西文旅代表团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该市组织了藤编、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推动汉中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旅游领域深度合作。
2023年11月,汉中市汉商总会与柬埔寨、马来西亚商务考察嘉宾一行展开座谈,与马来西亚的国际房产科技集团居外IQI签订了商务合作框架协议。
著名人物
汉中位于华夏版图的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李自成等人物都在汉中留下足迹。汉中还诞生了“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也长眠于汉中洋县。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