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君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游仙区芙蓉溪畔的绵阳科技馆广场,是建于东汉时期的一对石阙,为保护较好的汉代石质建筑物。
历史沿革
平阳府君阙大约建于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190年—195年)。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有佛教徒在阙身雕刻了佛教造像,并留下了题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国古建筑学者刘敦桢、梁思成、陈明达等人到绵阳实地考察,梁思成先生根据《绵阳县志》的记载,为其命名“汉平阳府君阙”。
1989年12月13日至1990年1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平阳府君阙完成包括阙石落架撤除,建筑新基础、复原阙体的全部工程。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距离汶川较近的绵阳市游仙区位于7~9度烈度区内,地震对平阳府君阙产生了严重的震害,石块发生了破裂,断裂、破坏等现象,构件损伤缺失部位主要出现在阙顶、阙身底部和母阙与子阙的接触处。
建筑特点
汉平阳府君阙是仿木制阙楼而建,分台基、阙身、斜撑、屋顶四部分,由石条和石板雕琢垒砌而成。左(北)阙主阙十四层用三十七块石料组成;子阙十层用十八块石料组成,建造在3.70×2.32×0.20米的十块石质板料组成的阙基底座石上。右(南)阙主阙十四层用四十一块石料组成;子阙十一层用十七块石料组成,建造在3.62×2.38×0.22米的十块石质板料组成的阙基底座石上。左(北)阙座由三块石料组成,它的规格是:2.67×1.85×0.42米;右(南)阙座由三块石料组成,规格是:2.74×1.83×0.41米。它的四角及其正后两面的中部均雕蜀柱,其上始置放阙石。阙的各部位名称分别为:阙底座、阙座、柱、斗栱、额、枋、椽、檐和顶盖,可惜的是阙顶部均有散失;左(北)阙散失顶部两层,现全高度仅有5.29米;右(南)阙顶部散失一层,它的全高是5.45米。
阙石堆砌层的衔接,它是上下面的阙石四边缘凿平1.5厘米宽的线条,对阙石上下面的中部凿成打毛的凹凸形状,不使用任何粘土达到平置又极合缝。
文物遗存
古代钱币
出土古钱币:半两1枚;货泉4枚;五铢29枚;大泉五十1枚;五行大布4枚;开元通宝1枚;道光通宝1枚。计42枚。
佛教造像
阙体的前后面雕凿佛教造像三十九龛、均为小型龛,每龛高约10厘米,龛内造像少则一尊多者五尊,主要造像为无量佛和观音菩萨造像。该造像均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大通三年(529年)所造,属四川尚存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珍品。
文物价值
平阳府君阙不仅是全国保存不多的汉代古建筑之一,而且它尚存汉隶“汉、平”二字和雕刻精美,富有生机的艺术精品.这些雕刻分布在阙体的柱、斗栱、额、枋等部位,雕凿的奇禽怪兽花卉人物等,都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华丽的斗栱部位雕凿的力士,表现出结实的肌肉,骨骼的突起,弯腰负重力的健美姿态,双兽嬉戏的逗趣美等,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抚琴图、车马出行图等珍贵艺术品。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平阳府君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平阳府君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的绵阳科技馆广场。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绵阳市城区搭乘3路公交,仙人桥站下车,步行1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