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5月5日生于俄国莫斯科,1949年5月22日卒于奥国萨尔茨堡。在他的那一代人中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也是作家
托马斯·曼和
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的朋友。他的音乐属于舒曼、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古典浪漫主义。父亲是小提琴家,曾任法兰克福市剧院的音乐指导,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1886—1890年进德国音乐高等学校专攻作曲,毕业后一直在美因茨、柏林、慕尼黑、
斯特拉斯堡等地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及指挥,并在几个歌剧院担任指挥。1913年获得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及皇家教授称号。1919年被选为柏林艺术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休,定居萨尔茨堡。普菲茨纳的作品有歌剧及音乐剧共8部,交响曲2首,以及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各种器乐曲及声乐作品等,最著名歌剧为《帕莱斯特里纳》(1917)。他的作品及艺术思想深受R.舒曼、R.瓦格纳、R.
施特劳斯及A.叔本华等人的影响,风格属于末期浪漫派。
一生作有室内乐、管弦乐、协奏曲、歌剧等多部作品,著名的作品有:歌剧《帕莱斯特里那》、《心》、交响康塔塔《德意志之魂》(也译作《德国人》)、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交响曲、a小调第三大提琴协奏曲、g小调六重奏等。普菲茨纳是位思想保守的传统知识分子,他的宗旨是“艺术遗世独立,不受人类存在的困惑和鲜血沾染”。但同时普菲茨纳崇尚的“德意志精神高于一切”的信念使得作曲家被第三帝国的宣传工具加以利用,普菲茨纳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声望不亚于R.
施特劳斯。二战结束后,普菲茨纳也没能幸免于盟军的“非纳粹化”调查运动中。而且他的晚年相当悲惨,一人独居于慕尼黑的老人院中惶惶度日。后来经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朋友的帮助才得以脱身寄居在萨尔茨堡,于1949年5月22日悄然离开人世。
LEHMANN, Lotte: Lieder Recordings, Vol. 1 (193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