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旧城
东汉末年时期的县城
汉阳旧城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县城。
原址
汉阳旧城原址在今武汉市汉阳区市区内。
扩建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汉津县更名汉阳县。其城是在东汉末年(公元180-190年)所筑鲁山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城一步扩建。据《汉阳县识》记载,北宋时的汉阳城,城周围达3.54公里,有8个城门:东迎春,南沙洲,西孝感,北汉广,东南朝天,西南汉南,东北庆贺,西北下议。 形成“东南枕大江,北控月湖”,包容凤栖山(今风凰山)和鲁山(今龟山)一部分的一座大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江河大水成灾,汉阳城被冲毁。
修复汉阳城
南宋嘉定初年,汉阳知军黄干曾多次呈请修复汉阳城,并提出缩小范围,城北由大别山(今龟山)退至凤栖山的修复方案。咸淳十年(1274年),根据黄干的方案修筑城墙。元末时因兵燹,且年久失修,已败圮不堪。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楚地后,汉阳知府程瑞重修汉阳城,建成后设立二千户所守御。此城基本上依据南宋汉阳城的基础,“东南临大江,西北跨凤栖”。城墙周围2.5公里,为单砖、无里城。有4个城门:东朝宗,南南纪,西风山,北朝元,每个城门建有谯楼。不久朝元门被塞,只留下3门。嘉靖年间(1522--1 566年)始筑里城。明清两朝因战争及风雨、江水浸蚀,汉阳城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汉阳知府严舫、知县林瑞枝等修复城墙及东谯楼后,改东谯楼为汉江楼,准许老百姓登楼游览,眺望大江景色。
修护城石堤
为防江水浸蚀,明、清两朝曾修护城石堤,自朝宗门起,过南纪门至小西关,堤长1. 75公里,亦是多次塌陷多次修复。 汉阳城历经1 400多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先后曾为郡、县、军、府的治所,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的“天完国”曾建都于此达5年,在城内凤栖山西麓建有宫殿。1925一1928年,汉阳城墙被逐步拆毁,东、南、西三面城基被改筑成马路,只有北面凤栖山上尚隐约可见当年城墙遗迹。
武汉新区项目
2005年,汉阳旧城风貌区一期工程举行推介会,规划部门向外界展示了未来风貌区蓝图:沿西大街、显正街布置包括汉阳老建筑在内的湖北传统民居,形成集商业、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步行街区和旅游商业区。同时,武汉新区指挥部也对外宣布,2005年年底前,将启动风貌区的建设。
汉阳旧城风貌区是2005年武汉新区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为30亿元。规划范围东起滨江大道、西到鹦鹉大道、南起拦江路、北到汉阳大道,总面积为1086亩。一期范围为鹦鹉大道、汉阳大道和汉阳树公园、天主教堂广场围合区域,用地面积为470亩,建设周期为5年。汉阳旧城风貌区啥模样?两条主轴线和5大区域整个风貌区一期规划有两条主轴线,分别是以西大街和显正街为主要景观轴线和步行轴线。在西大街这一主轴线上,设有翠微入口广场、汉阳树-天主教堂中心广场、显正街-共勉街传统展示区、朝宗门广场,展示历史文化,供游人休闲和娱乐。整个一期分为传统风貌核心展示区、商业金融街区、商住金融区、传统住宅风貌区、时尚生活社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20:20
目录
概述
原址
扩建
修复汉阳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