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书怀
唐代崔峒诗作
《江上书怀》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作品。此诗描写骨肉亲情。诗人送别亲人远去,百感交集,遂写下此篇,书写情怀。全诗紧扣“怀”字行文,笔力深沉,感情真挚,缘情写景,以景衬情,意境深沉,慷慨悲凉,充分体现了崔峒诗描写个人遭际感受时感情凝重、用笔老到的特点。
作品原文
江上书怀⑴
骨肉天涯别⑵,江山日落时⑶。
泪流襟上血⑷,发变镜中丝⑸。
胡越书难到⑹,存亡梦岂知⑺。
登高回首罢⑻,形影自相随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书怀:书写情怀,抒发感想。书:写。
⑵江山:江河山岳。并非指国家疆土。
⑶泪流襟上血:血泪沾湿了衣襟。襟:衣服的胸前部分。唐女诗人梁琼《宿巫山寄远人》:“晓看襟上泪流处,点点血痕犹在衣。”
⑷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⑸变:一作“白”。镜中丝:镜中照出之脱发(一说白发)。
⑹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疏远隔绝。
⑺存亡:生存或死亡。岂:哪里,怎么。表示反诘
⑻罢:归,返回。
⑼形影:人的形体与影子。
白话译文
亲人此番向着天涯远去,正是在这黄昏太阳落山之时。
骨肉离去,我血泪沾湿了衣襟;对镜梳头,镜中满是脱发。
亲人所去之地,偏荒辽远,书信难至,音讯渺茫,怎能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
我登高望远,不见亲人,黯然而回,只有我的影子与我为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骨肉情亲的送别之作。诗人送别亲人远去,江天浩渺,薄暮冥冥,形孤影单,百感交集,遂写下此篇,书写情怀。
此诗首联起句点出“骨肉”,可知所送之人乃诗人之亲人,骨肉本不可分,可偏偏要分开。且要分别到那天涯海角去,不禁让人悲从中来。次句点出“江山”二字,更觉“天涯”之辽远。颔联写诗人泪流沾襟,可见与亲人之情深,更着一“血”字,可知其泪涌如血,其悲苦的情状让人目不忍睹。对镜梳头,脱发满镜,可知诗人愁苦难当,心力非常憔悴。颈联出句的“胡越”既照应首句之“天涯”,言亲人所去之地极为遥远,且胡越皆为蛮荒之地,暗喻其偏远,自然是不可通书信了。对句承上说明因书信不至,亲人生死未卜,梦里也难以见到。尾联写诗人梦不到亲人,于是登高远望,仍然没能望见,只好孤身而回,其心境非常落寞。一个“罢”字,可以想见其失落、惆怅的情状。
全诗紧扣“怀”字行文,缘情写景,以景衬情,笔力深沉,情感凝重,劖刻凄厉,意境深沉,慷慨悲凉,直入肺腑,仿佛是诗人字字血泪的无声哭泣。虽多模仿杜甫遣兴》一诗,却也别有新意。唐人即以此诗为崔峒代表作,韦縠《才调集》选崔峒诗两首,其中即有此诗。 此诗充分体现了崔峒描写个人遭际感受时感情的深切、凝炼和用笔的老到,几乎是字字含着血泪的发自心底的呼喊,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蒋寅认为此诗与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精神实质一脉契合,继承了杜甫写身世潦倒写骨肉情亲的深沉笔力。
名家点评
蒋寅:“从第一次读这首诗,那在落日江畔茕然独立的惨淡身影就永远映在我的脑海里。这样的诗,我觉得已经不是可以用技巧或其他什么标准来评价的了。它是字字血泪的无声哭泣,只要是心灵还没有麻木的人,都会从心底涌起沉痛的悲悯,为诗人,也为千千万万个在战乱中骨肉流离的人。可以断然地说,这样的作品决不是钱起或韩翃甚至刘长卿能写得出来的!只有杜甫,能在他无限深沉的痛苦体验中发出同样的哀吟。”(《大历诗人研究》)
作者简介
崔峒,唐代诗人。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登进士第,为拾遗、集贤学士,官终州刺史。《艺文传》云终右补阙。“大历十才子”之一。《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5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