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部曲
格非创作的小说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是作家格非创作的小说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作品。2004年6月,《人面桃花》在《作家》“长篇小说夏季号”首发,同年9月出版;三年后,《山河入梦》于2007年由《作家》“长篇小说春季号”发表并出版;2011年秋,《春尽江南》在《作家》“长篇小说秋季号”首发,并在同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2012年4月,在格非重新修订后,“江南三部曲”完整版重新出版。
内容简介
人面桃花
小说开篇写秀米的疯子父亲砍柳植桃,把普济地方视为晋代的武陵,已经对此做了隐喻。留学东洋的张季元组织反清“蜩蛄会”,为“实现天下大同”而奔走“革命”,则为传统的桃花源注入了“现代”意义。张季元遇害后,秀米出嫁途中被土匪劫掠,匪窝“花家舍”居然是土匪“总揽把”王观澄精心建构的一个世外乐土。花家舍最后因内讧毁于大火,却成了侥幸逃脱的秀米重建普济的样板。混合了张季元理想、花家舍模式的秀米式变革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前一年她被“同志”出卖,直到出卖她的“同志”成了革命新贵,她才被释放出狱。
山河入梦
《山河入梦》的故事发生在1952年至1962年间的江南农村。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在浴室卖澡票,偶遇梅城县县长谭功达,并成为他的秘书。谭功达虽然爱慕她,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后来姚佩佩遭人强奸后一怒杀死了对方,并开始逃亡。而谭功达对梅城的规划理想也屡遭挫折。受到排挤下放到花家舍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经在这里实现……就在他决心去找姚佩佩的同一天,姚佩佩归案被枪决,而他也因为包庇罪和反革命罪在梅城监狱死去。
春尽江南
20世纪80年代末,原本有着“光明前途”的青年诗人谭端午拒绝了上海的工作机会,决意回到故乡小城自我放逐,成了一个坐在地方志办公室里“一天天烂掉”的失败者;端午的妻子——那个曾经无比单纯的文学少女李秀蓉,却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摇身变为一名“一步都不落下”的精英律师,但当她的财富和欲望一天天地肥厚起来,她也一步步跌入了命运设下的陷阱。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94年至2004年,“觉得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格非沉寂了长达10年的时间。这期间,他阅读或重读大量中国书籍,包括《史记》《春秋》《三国志》等历史题材,《红楼梦》《金瓶梅》等明清小说,另有地方志、书信等其他史籍。写作《江南三部曲》的计划就在这一期间产生。开始格非想写跨度长达百年历史的长篇小说,思考之后觉得篇幅无法承载,于是最初他就确定这部小说要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现。第一部《人面桃花》在韩国写完。当时格非在韩国南部的庆州做交换教授。庆州多雨,让格非想起自己在南方生活的日子,庆州是韩国的古都,历史建筑保持也很完整,让他觉得回到了江南的气氛之中。在那座古老的城市里,格非用一年时间写完了《人面桃花》。2004年《人面桃花》出版之后,过了两三年,格非又写了《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人物介绍
陆秀米
出嫁途中被劫掠到花家舍后,她起初觉得花家舍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但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她意识到花家舍其实不过是个“假装”成桃花源的土匪窝,一帮土匪在那里酝酿建造原始的“大同社会”,其短暂的繁荣景象,完全是建立在对花家舍以外的社会勒索抢劫的基础上。在经历了土匪火并之后,她见证了花家舍从原来的世外桃源沦为了残酷的地狱,她的一些想法在时光中经过慢慢发酵而不断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这花家舍要是落在我的手里,保管叫它诸事停当,成了真正的人间天国……”再后来,秀米在时代浪潮和革命热潮的推动下,参与了革命事业。此时参加了革命的秀米的身份便由之前乌托邦的“经历者”变成了“实践者”,回到家乡,这个曾经养育她的地方,自然也顺理成章成为她改革的试验场所。在这个地方,她办医院、兴学校、购置武器,甚至还准备武装起义。结果家财散尽、家破人亡也没有成功地实现她的理想。
王观澄
本是朝廷的一名官员,他在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后,想要寻求建设一个桃花源,让百姓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于是他追寻先贤的足迹,发现了一座孤零零的岛屿,那就是“花家舍”。王观澄和他的信徒们通过强取豪夺来建设自己的小岛,历经二十多年,使花家舍成了不折不扣的人间天堂:“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洵然有尧舜之风。”但是,他在创建了这个桃花源后,却很快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厌恶。每日望着云雾出岫,鸟儿归去,他心中忽有一股悲凉之意,无法自拔,竟想要将这桃花源摧毁。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也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意志,于是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孤寂。
谭功达
也是一个具有革命热情、深陷宦海浮沉,却为人所不能理解的孤独之人。他继承了母亲秀米的革命理想,雄心勃勃地要为民众造福,但同时他也继承了那份不切实际的倔强与幼稚。新中国成立后,退伍转业的谭功达成了梅城的县长,却最终被自己修建的水库所累,成为众矢之的,被发配花家舍。结局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无论怎样努力,最后都要重蹈他母亲的覆辙。他所追求的,终究还是如秀米那样,在理想主义的幻梦中灰飞烟灭。在繁华消退之后,他的生活陷入了低潮,在花家舍酒店里,他接到了一封曾是自己秘书,如今身陷囹圄、颠沛流离的姚佩佩写来的信。谭功达泪流满面,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地了解自己,读者能看到他竭力想要将姚佩佩从脑海中驱逐出去时的无助;能看见他的绝望和挣扎,以及他对她的思念。谭功达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终于知道在自己的心中谁才是永远无法遗忘的。
谭端午
到他的时候,寄托着前人崇高桃源理想的花家舍,已经被世俗的欲望异化为权力与金钱角逐、道德与理想沦丧的销金窟与“伊甸园”。在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之中,谭端午只能感叹此时的花家舍是一座共存着希望与失望的孤岛。他始终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社会的剧变和世界的纷争,让有着知识分子气质的谭端午很不习惯,他不想走出自己的熟知领域来迎合时代,在地方志办公室里,他总是消极怠工,偶尔读点书、时而写点诗词、听听音乐,并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一个无所适从的人。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格非在《江南三部曲》里,统共写了四代乌托邦/恶托邦故事,共同揭示了“理想”与“现实”这一人类将始终面对的基本矛盾。这其中,既有曲写,又有直写。所谓曲写,指的是作者在《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两部小说中假借普济、花家舍和梅城等地生发的这三代人身上的乌托邦故事——即是陆侃神往、由王观澄建设的“前现代古典乌托邦”故事;张季元等前赴、由秀米后继建设无果的“现代性启蒙乌托邦”故事;谭功达践行失败、由郭从年“完美”收官的“反现代‘共产主义’乌托邦”故事。所谓直写,是指作者在《春尽江南》中不再假借上述地域虚构故事而是直接面对百年中国历史始终萦绕在几代人心头的“现代化乌托邦梦想”,全面审视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时代后,以颇具西方后现代色彩的伪现代性的悖论方式实现后人们所面临的巨大焦虑和失衡,全面立体地反映了格非眼中这个现代化乌托邦神话的龙种在当代中国现实社会中变成跳蚤的全面丑陋与罪恶处。
概而观之,格非《江南三部曲》关于“乌托邦”的反思,是以否定性极强的反乌托邦形式呈现的。他对各种许诺给人们带来终极解放的乌托邦是否会事与愿违地产生更大的集权、专制、奴役、剥削和压迫等,都持有很大的戒心和质疑。
艺术特色
第一是对乌托邦叙事的断线。在格非的书写里充满了并没有实现的构想,它们包括陆侃的“十里连廊”、张季元的“大同世界”、王观澄的“桃花源”、谭功达无数的“县城改造计划”以及庞家玉的“西藏梦想”等。但这些构想仅仅归属于提出者,因为首先它们并未获得其他人的支持与认同;其次也未能超越于其提出者的个人存在而对后世形成传承性,而是往往会随当事人的死亡而销声匿迹,无法上升到新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等观念所设置的乌托邦理念当中去。而对于后者,不朽性和可继承性是其得以存在的根基所在。
第二是让主人公在多重身份的空间内游弋。在“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为每一个主人公都设置了多重的身份,形成了人物的“既……又……”结构:比如,秀米既是不负责的母亲、隐秘的革命者,又是模糊的官僚情人;谭功达也兼顾着糊涂的县长、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以及犹豫的恋爱者这三重形象。在《山河入梦》中,对他纠缠不清爱情故事的书写和与其政治斗争的笔墨几乎一样多。这种安排区别于单一的革命者、政治家等历史身份的设置,相互间的纠葛让每一种身份都难以形成对其他压倒性的优势。南帆将这种现象称为“疏离感”,认为通过此项格非将人物从历史事件的中心推到了叙述者的中心,这很能说明问题:文学化的含混主体区别于观念塑造的单一身份,它让由后者塑造的稳固形象在多重身份的参照中被冲淡。如此一来,由政治观念所塑造的主体的分量就会被削弱了,这也有助于打破其内部的时间链条,使之从话语的裹挟中抽离出来。
第三是取消阐释。在以往,人们往往将特定的阐释当作“深度”的来源,而这些阐释往往需要通过对作品人物心理的描写或对故事情节的设置来达到。但在《江南三部曲》中,格非却极少去探触人物的内心,非但其文中少有对心理独白的描写,而且连故事情节也相对非常简单,他只是依靠对话、叙事性日记等手段非常外在的来推动故事的叙事。同时,格非在故事中还有意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比如神秘的六指、秀米的忽然失语、谭功达的上位史等,这些都会为作品留出许多难以被阐释的谜团。拒绝了对“深度”的向往,隐藏在事件阐释之中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奏效了。
作品影响
获奖记录
2005年,《人面桃花》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南方文学盛典)2004年度杰出成就奖;2015年,《江南三部曲》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评价
“《江南三部曲》和格非之前的作品有很大区别,他从先锋文学转向回归传统叙事,笔下有了中国文人小说的意味,叙事上也不再小心翼翼地让自己的感情和作品保持距离,这让小说可读性变强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毛尖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原名刘勇。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文学博士。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现为中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主席团成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望春风》,中短篇小说《迷舟》《相遇》《隐身衣》,专著《文学的邀约》《雪隐鹭鸶》等等。中篇小说《隐身衣》获2015年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获2015年茅盾文学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10:1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