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江南船拳是流行在我国太湖流域、江南水乡的一种拳种文化。江南,一般包括苏南、浙北和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太湖为中心的吴文化地区是江南的主体和核心。所谓船拳,就是站在船上打的拳。船身的不稳定和船体的面积限制等,不仅给拳术演练者加大了练习难度,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
技术特点
江南船拳,以其独特风格,自立于武林之中,为广大江南人所喜爱。由于是在船头仅有一只八仙桌稍宽的面积上练武,决定了江南船拳的一招一式,决不能象其他武术套路那样,大面积的窜、跳、蹦、纵、闪、展、腾、挪。但它却集拳种的基本招式之长,似南拳,亦非南拳。在船头习练,身动船晃,为了适应船身的移动,既要习武人桩牢身稳,发挥技艺,又不能使习武人受船动的束缚,因而一招一式不雷同于一般陆地习武,既要稳,又要轻。手法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如猫捕鼠,如箭在弦;防御动作,以手为主,双手不离上下,如门窗一样,似开非开,似闭未闭,以身为轴,一般在原地转动。
江南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为了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闪的特点。
项目特色
在苏州市郊,久有出拳船的风俗:那拳船是用双橹快船装饰而成,船头板是拳师献技用武之地,船舱两旁威武架上,插着刀、枪、剑、戟等兵器。献技于佳节之时,桅上飘着滚有牙边的村庄武术团体的标旗。船上佩红挂绿,有的拳船中舱还配有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为拳师们献艺时伴奏。舱前排立着数名青年引吭高歌,快橹轻舟直往大镇驶去,大镇的河面上,往往汇集着几十条各村来的拳船,惹得两岸围了成千上万的看客,观众们燃放爆竹欢迎献艺。或抛仍饼馒点心,犒赏拳师。拳师们在盛情之下,纷纷竞献绝技,因而引来阵阵喝彩和掌声。真是船头刀光剑影,两岸万众齐呼,古风醇厚,民俗可爱。献技于佳节之时,敦促着拳师们拿出真功夫,所献之技不能与别船雷同。这无形中形成了各村庄习拳的训例。年年如此,促使江南船拳日益丰富多彩。
江南水乡流传的拳术主要有“小红拳”“岳家手”“小金枪”“八虎闯幽洲”“猴拳”“醉八仙”“梅花桩”等,器械有刀、枪、剑、棍、戟、斧、鞭、等兵器。还有表演功力的掷石锁、那酒瓮叠罗汉等。更有一些使稀有兵器的在船头献艺,如“木锁”,(一种木质器械,外围用铁叶镶包,二头由铁角相裹)。大小长短因人而异,是一种既能积极进攻,又能很好防御的兵器,舞动时呼呼生风。
在江苏省武术馆演武大厅的翠绿色大地毯上,有两位年过花甲的老拳师在献技:一位老拳师表演“小红拳”,动作敏捷,勇猛剽悍;另一位老拳师表演“木锁”,风声呼呼,潇洒威武,锐不可当。二位来拳师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都能在八仙桌大小的地方献艺。电视录像镜头随着二位老拳师的动作而转动,引起全场阵阵掌声。他俩所表演的拳械,就是江南盛行的船拳套路。老拳师的表演,受到参加大会的武术同道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传承基地
苏州的江南船拳,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越溪、北桥、沙家浜、苏州大学民体系四个固定的传承基地;以及枫桥风景区、石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等专属表演点。
相关著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6 08:03
目录
概述
技术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