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
板块俯冲带的大地构造学
江南造山带是指出露于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之间、主要由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巨厚沉积-火山岩系及时代相当的侵入体所构成的带状地质构造单元,呈弧形跨越了桂北、黔东、湘西、湘北、赣北、皖南、浙北和苏中的广大区域,属于格林威尔期增生型造山带。
构造属性
江南造山带是一个格林威尔期增生型造山带,形成时间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同步,在中国表现为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之间的聚合形成统一的华南大陆。从洋壳俯冲到弧陆碰撞的时间为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早期(1100-900Ma)。尽管都是华夏洋壳俯冲到扬子克拉通之下,但是在不同区段俯冲带岩浆作用产物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西南段的桂北、黔东和湘西一带形成大陆弧,而在东北段的湘北、赣北、皖南、浙北和苏中一带表现为大洋弧。
形成机制
二十世纪流行的是古岛弧地体学说,认为形成江南造山带的造山作用过程为一完整的沟弧盆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人提出地幔柱学说,认为在新元古代中期的830-750Ma,华南存在一个超级地幔柱,江南造山带的形成是由于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前者强调的是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后者强调的是地幔自下而上的热加工作用。
随着近10年来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江南造山带出现在扬子克拉通的东南缘,原生岩石圈主体是格林威尔期洋壳俯冲到扬子克拉通之下所形成的增生型造山带,洋壳俯冲时间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时间同步,结果导致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聚合形成统一的华南大陆。从洋壳俯冲到弧陆碰撞的时间为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早期(1100-900Ma)。但是,华夏洋壳在扬子克拉通东南侧的不同区段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弧岩浆岩。在江南造山带西南段的桂北、黔东和湘西一带主要表现为大陆弧,而在江南造山带东北段的湘北、赣北、皖南、浙北和苏中一带主要表现为大洋弧。
作为一个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增生型造山带,江南造山带自形成后至少受到三次减薄拉张,导致大陆边缘的新生和古老地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再造。第一次是在新元古代中期的830-740Ma,是华南大陆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虽然在华南内部没有发生大陆裂解,但是引起了裂断型造山作用,沿江南造山带形成一系列裂谷盆地和裂断岩浆岩。岩浆作用时间主要集中在830-800Ma和780-740Ma这两个阶段,其中前一个阶段只是陆内拉张裂断,华南大陆并没有从Rodinia超大陆裂离;后一个阶段引起华南大陆从Rodinia超大陆裂离,伴有高温低压巴肯式变质作用和大规模地壳深熔作用。第二次是在古生代早期的430-460Ma,残留的增生型造山带发生拉张垮塌引起裂断型造山,以出现同时期混合岩-花岗岩组合为特征。第三次是在中生代早期的180-100Ma,峰期在130-120Ma,这个增生/裂断型复合造山带受到古太平洋板片西向俯冲的影响,发生大规模拉张垮塌,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时期发生过再造的大陆地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地壳成分发生高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异,不仅在华南形成大面积花岗岩,而且伴有各种热液金属成矿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2 23:24
目录
概述
构造属性
形成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