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青鳙,四川省
平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江口青鳙营养丰富,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粗蛋白。其中鱼肉中的粗蛋白比普通鱼高7.73%,17种氨基酸总含量最高值达18.1%,比普通鱼高3.07%,被视为珍贵食品。
产地环境
江口青鳙产自四川省
平昌县,平昌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要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适宜养殖鱼类。
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范蠡《养鱼经》中介绍古代养鱼技术和状况的时候,主要拿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做举例说明,是四大家鱼之一。
2016年底,巴中市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生产情况
截止2015年10月,四川省平昌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1余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万余吨,渔业总产值4亿余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余元。
产品荣誉
2010年,江口青鳙获得上海世博会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西部农交会最畅销产品荣誉;
2011年,江口青鳙获得巴中市第一届名牌产品荣誉;
2014年12月0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口青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江口青鳙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平昌县
澌岸乡、
兰草镇、
坦溪镇、
驷马镇、
土兴乡、
元石镇、
涵水镇、
岳家镇、
响滩镇、
白衣镇、江口镇、
澌滩乡、
云台镇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产地范围内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底质符合有关国家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水深≥1.5米,pH值7.0至7.8,溶解氧≥8.0毫克/升,透明度≥50厘米。
鱼种来源:选自产地范围内的江口青鳙良种场,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增养殖方式:产地范围内自然水系中天然或增殖生长。
鱼种放养:规格为12厘米以上的鱼种,每公顷放养≥3000尾。
饵喂:食用自然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生长保护:每年3月至5月为禁渔期,严禁毒鱼、炸鱼和电力捕鱼,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禁止一切非法捕捞作业。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起捕规格为每尾≥1000克。
感官特色:体呈棒状,身呈青黑色;背部鳞片带紫绿色光泽;肉质洁白,紧实细滑。
理化指标:粗蛋白≥18.3%,粗脂肪≤6.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江口青鳙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平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江口青鳙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