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喜陀(
缅甸语:ကျန်စစ်သား,缅甸语委转写拉丁字母:Kyanzittha;?—1112/1113年),一译康瑟达,全称“梯莱辛江喜陀王”,缅甸蒲甘王朝第十一位国王(1084年—1112/1113年在位)。初为蒲甘郭威
阿奴律陀麾下的一员大将,和修罗王以及孟族人质耶曼干(亦称额罗曼干)在宫廷中长大。后来耶曼干领导孟族反抗缅族统治。修罗王命江喜陀率领一支军队征讨,自己也亲帅大军伐孟。最终大军溃败,修罗王兵败被俘,后被处死。江喜陀逃回蒲甘城,被大臣们立为蒲甘王。后江喜陀击败孟族起义大军,再次实现了全缅统一,他统治时期,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大兴佛教。因此在缅甸历史上,阿奴律陀和江喜陀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盛世。
江喜陀,亦作康瑟达。在缅甸有传说江喜陀是阿奴律陀之子。但事实上江喜陀与阿奴律陀无血缘关系,江喜陀为阿奴律陀的一员大将。早年江喜陀效力于阿奴律陀,他和修罗王以及孟族人质耶曼干(亦称额罗曼干)在宫廷中长大。后来耶曼干领导孟族反抗缅族统治。修罗王命江喜陀率领一支军队征讨,自己也亲帅大军伐孟。最终大军溃败,修罗王兵败被俘,后被处死。江喜陀逃回蒲甘城,被大臣们立为蒲甘王。后江喜陀击败孟族起义大军,再次实现了全缅统一,他统治时期,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大兴佛教。因此在缅甸历史上,阿奴律陀和江喜陀统治时期也被称为盛世。
江喜陀于1112年或1113年因病去世。他去世后,由外孙
阿隆悉都继位。
江喜陀是英明之主,也是虔诚的佛教徒。1090年,在
阿难陀塔寺举行落成之日,江喜陀亲自主持,各地佛教徒涌集蒲甘,有远自印度的僧人,赶至参加,盛况空前。此寺是全缅的第一大寺,塔的外壁,有壁画一千五百幅,取材于《
本生经》等,每幅附有
巴利文及孟文说明,塔内甬道设有八十座佛龛,供奉石刻佛像;西侧廊檐供奉一尊巨佛,在前面雕有国师阿罗汉及江喜陀两个跪姿石像。塔寺占地十六英亩,塔高168尺,永久保持洁白的外观,据考是依据印度奥立沙的佛教石窟模型建造,建筑技师和雕刻艺工,可能是印度人。
金乌,是欧德白古王之女,原名玛尼山达,欧德王感阿奴律陀派兵营救之恩赠与阿奴律陀王。护送途中与江喜陀有染。后被阿奴律陀王立为后,名底里山达黛维。苏卢王继位王后死,又立其为后,赐名钦乌。
江喜陀有四位王后:一是阿贝亚德那(一译阿茨也坨);二是欧德王的公主钦乌(一译金乌);三是鄂梯莱村村长之女钦丹(一译金丹);四是高僧的女单补拉(一译单浮罗),单补拉是最后才来到宫中的,王赐名乌绍班。四位王后以阿贝亚德那为尊,她生一女,名瑞恩蒂;乌绍班生有一子。王钟爱公主瑞恩蒂,为她独建宫。
江喜陀临终前,曾立一块《弥塞提》(Myazedi)碑铭,一面用巴利文,其他各面则用骠文、
缅文、孟文,内容相同,记述蒲甘历代君王名字,及在位年期。碑铭并记载江喜陀治国28年后,得病驾崩。他生前命造金佛像,供子孙族人及一切人民敬拜,最后祈愿来世值遇
弥勒菩萨。这块碑铭,在蒲甘城南荒烟蔓草中埋没很久,1911年才被历史学家发现。它不仅对缅甸历史具有极大价值,而且在古代
东南亚语言学研究上,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因为在这块碑铭未被发现前,学者对骠族人文字是无法解读的。这也可证明蒲甘王朝初期,
大乘佛教势力仍具有影响。
缅甸联邦共和国海军“江喜陀”级护卫舰“江喜陀”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