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会馆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劈柴院),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根据劈柴院10号院和青岛三江会馆的商业文化背景提议,根据江宁路地名、经营者的家乡、早期居民身份、三江会馆的延续、10号院历史文化、10号院的经营内容六大因素,前三者取名“江宁”,后三者取名“会馆”,将江宁路10号院取名“江宁会馆”,既有利于突出劈柴院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特色,又可重继三江会馆的文化基因。同时劈柴院10号院作为会馆功能定位相符。
江宁会馆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劈柴院)。历史文化衍生:“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闹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贵人不屑一顾,然房租轻而价廉,穷措大得往来其中焉。”劈柴院因其内盖了许多临时商用的“劈柴屋”而得名。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青岛建为城市后,在这里修了一条江宁路,建了几个大院,江宁路逐渐成了一条商业步行街,街上几个大院多为商店、饭铺,劈柴院从一个院子的名称成了这一商业街的名称。劈柴院是个门类齐全的市场,40年代《青岛晚报》设有“劈柴院”的栏目,每天报道这里的新闻。老青岛人几乎没有未到过劈柴院的,外地游客到青岛也必到劈柴院溜一圈。江宁会馆原址为江宁路10号院。江宁路10号好似娱乐大院,有一家电影院叫大光明,周围有永安、共乐几家茶社。“戏法大王”王鼎臣,外号“王傻子”在此演过,新凤霞在西大森的演出空闲时,还独自跑来为“王傻子”帮工。还有相声演员马三立、评书演员葛兆洪、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曲艺世家刘泰清等等,也都曾在这里练过摊儿。劈柴院的热闹是出了名的,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也时常住进这里,为的就是享受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
江宁会馆在这里劈柴院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商业圈,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坊。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已有100余年历史。劈柴院是“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江宁”是南京的古称,这里也是青岛最早的“南京路”。江宁会馆位于劈柴院10号院和2号院,江宁会馆因此而得名。
名人到访足迹很多,著名艺人开始是在劈柴院10号院里崭露头角的。如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1932年,年方18岁来青岛闯江湖,与刘宝瑞搭档,演出了《对对字》、《大上寿》等段子,很受欢迎。此后,他成了中国著名相声大师。山东琴书演员商业兴与关云霞结婚后来青岛也曾在劈柴院10号院演出,后称为“东路琴书”代表性演员。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1932年在10号院内开了泰清茶社,他演唱西河大鼓,自创一派,其表演字正腔圆,形神兼备,唱腔多变。解放后获山东省一等奖,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作为青岛最具民俗文化特色的酒楼,开业后会馆陆续接待过吴官正、李建国、何鲁丽、董建华等国家领导人及冯巩、葛优、刘兰芳、赵连甲、周立波、郭德纲等演艺界知名人士。
劈柴院起初是有条路的名字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它是“人”字形,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北京路,西边通河北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成了步行街,于是整条江宁路就叫劈柴院了。
江宁路有二十几个院,整条街和几个院是商业、餐饮、娱乐集中的地区。江宁路上最著名的要数江宁路10号,因为江宁路10号就像是一个最大的娱乐大院,独有戏台,茶楼,各种小吃点心。大家在这里听戏曲、喝茶、聊天,热闹非凡、不亦乐乎。这就是旧时的青岛劈柴院江宁会馆的的前身。
如今,青岛劈柴院江宁会馆修缮一新,搭好了新戏台,摆好了八仙桌,配齐了长条凳,古色古香的庭院中时不时上演着劈柴老院乐逍遥的文艺表演。其紫金阁戏台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大家伙一边欣赏着曲艺,一边品着茶香、尝着小点心、磕着瓜子,好一派逍遥自在。客栈院内有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分东西两个跨院,属于老青岛典型的里院建筑,同时还具有浓郁的江南民居情调,古香古色,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