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路
山东省青岛市江宁路
江宁路(Jiangning Road)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道路,另称为劈柴院。
青岛有许多人不知江宁路,但知有劈柴院,其实劈柴院就是广义上的江宁路。
为什么叫劈柴院?有众多说法,有人说原叫劈采院,讹为劈柴院;有人说原叫劈财院;有人说原叫十字院;有人则说曾叫竹竿院。《青岛晚报》上发表过十几篇文章讨论这一问题。
大鲍岛村是一个大村,有“集”,逢一、六为集日。劈柴市在村西,青岛建为城市之初,劈柴市没有取消,反而成了每天有市的市场。建江宁路时,劈柴市在10号大院,人们叫它劈柴院。以后10号大院成了卖艺的大院,人们仍习惯叫劈柴院;江宁路发展成为“步行商业街”后,整条街又叫成了劈柴院。
老青岛的劈柴院类似老北京的东安市场,百戏杂陈,商铺栉比,因人气旺,寸土寸金,中山路路口竟搭了一个吊铺,使入口高仅2米多,吊铺上高仅1.8米,勉强能站起一个人,竟是一家酒馆,生意很好。入口街道的一半间起了一家烟酒糖茶店和一家钟表修理店。
江宁路是“人”字型,在中山路、河北路、北京路各有一个进出口。主街上主要是饭店,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杏乐春、增盛楼、义盛楼、天兴楼、异美斋、协聚楼等。青岛的饭店多以鲁菜为主,但多为胶东菜系,元惠堂却是鲁菜济南菜系的代表性饭店。一楼大堂,二楼雅座,兴旺时院内楼上也是该店的单间。李家饺子楼以皮薄馅鲜著称,顾客云集,后又在海泊路开了分店。
正街的两侧是摊贩,以水果店、食品店为主。北街的摊贩主要是卖熟食,如德州扒鸡,福山烧鸡、南肚、酱肉、门洞内有潍县朝天锅饭馆,两侧店铺多为酒馆。酒馆内有一个大缸,贴着红纸黑字大大一个“酒”字。其实,大缸里面还有一个小缸才是盛酒的。过去青岛“烧锅”(白酒厂)很多,生产散装白酒,并无品牌。有的酒客进来依在柜台上喝上几两,伙计用旧制2两或4两的酒提子打上来,倒在碗里,有的边喝边与老板聊天,有的一饮而尽,交钱抹嘴就走。有的二、三好友在桌旁坐下,买两、三个冷蝶细斟慢饮;有的在门外熟食摊上买上酱肚、牛肉,让伙计切好送进来佐酒。
西街比较冷清,有几家前店后厂的糖果店,摊贩中有卖“炒货”——瓜子、花生的,有卖豆腐脑的小吃摊。
江宁路原是4号院内有几家店,有书店、文具店、百货店,也有摊贩。
最热闹的是原8号、10号大院,这里是最早的劈柴院,是娱乐业集中的地方。旧《青岛晚报》每天有个专栏叫《劈柴院》,报道这里艺人们的“新闻”。
劈柴院娱乐分三种,一是戏院,一是“茶社”,一个露天,内容则有各种艺术形式。有一家戏院“是青岛第二家中国人戏院”,后改为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的大光明电影院曾是旧中国最大电影院,这里则是仅有200多个座位的小剧场。解放后曾作为三好魔术团。
这里还有几家茶社,如永安、共乐、群艳等。青岛的“茶社”,是一种曲艺场。另外,有露天撂地艺人摆上几条板凳,每演完一段,坐在板凳上要钱,站着看的可交可不交,叫“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
几十年里,劈柴院涌现过一批著名的艺人,如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早年曾在这里撂地,后进入茶社;还有著名山东琴书演员李金山、高金凤,著名山东快书演员杨立德,著名中国戏法演员王傻子、说评书的葛兆鸿,唱太平歌词的大鼻子等都曾在这里表演并开始成名。
刘泰清是劈柴院里的曲艺世家。他是著名西河大鼓演员,演唱的节目于20世纪80年代整理出版。他的妻子是木板大鼓演员;儿子是曲艺伴奏;长女刘爱琴也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几次获奖;三女刘惠琴是中国广播说唱团主要演员,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举办个人表演会,被称为“青岛刘三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0 21:0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