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尾头村位于
火炬开发区南部,距区管委会2千米。东邻大环村,南邻西村,北邻张一村、张二村。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山县长洲黄姓分支至今村内龙母公园江滨。当时江尾头村的东面、南面、北面都是海,一条小溪由陵岗、大岭流经村前,因而取名江邨。江滨别名江美头,后改为江尾头。该村坐落于中山市东部平原上,聚落呈块状分布。村北面有下洋山(海拔60米),东南面有江尾头涌。省道S111线逸仙路和市政道路岐关东路、博爱路经过村落。
简介
位于城区东10公里处,明朝成化初年(1465-1471),唐东溪从唐家(今属珠海市)迁此建村。后建龙母庙,石碑刻“江美头”,意在纪念前人,故村初名江美头,后改称“江尾头”,寓意万事均有始有终(俗称有头尾)。
历史沿革
该村初属香山县永乐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得能都,清光绪六年(1880年)属东镇,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四区。1925年属中山县第四区。1950—1983年,先后属第四区、张家边乡、红旗公社、张家边公社。1984年属中山市张家边区西乡,1989年属张家边区江尾头管理区,1993年属中山港区,1995年属火炬开发区,2002年属火炬开发区张家边村,2008 年至今属火炬开发区张家边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甘蔗、橘、荔枝、龙眼、番石榴和杨桃等,养殖生猪、“三鸟”、牛、鸽子、塘鱼。特色农产品有甘蔗、香蕉。20世纪90年代起,大部分土地改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现基本没有农业,经济以工商业为主,有龙辉制衣厂、雅丽馨制衣厂、凯鸿塑料厂、宝强日用品有限公司等厂企,并建有江尾头市场。2015年村集体收入约1100万元。村民主要收入为工资性收入,另有物业出租收入、集体经济分红和个体经营收入。
人口
2015年底,户籍人口1507人。其中:男性723人,女性784人;80岁以上31人,最年长者91岁(女);实际在村居住户籍人口1507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264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310人。祖籍该村的华侨华人425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和澳大利亚。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明洪武初年(约1368年),黄世禄从广东新会杜阮迁至香山长洲,后迁至江尾头村口三家村(今龙母公园)开村。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唐姓先祖唐东溪由釜涌鸡拍(今属珠海市唐家湾)迁入。明成化年间(约1468年),李姓先祖李锦山从邻近的陵岗村迁入。明嘉靖年间(约1524年),谢姓先祖谢松寿由邻近的濠头迁入。陈姓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从张家边迁入。刘姓从县内角迁入。
村中保留有黄炳芳于1995年编修的《广东新会杜阮黄氏谱》《江夏黄族百代宗祖名册》;另有《谢氏家谱》《晋阳唐氏谱一四隆房族谱》《刘氏历代传统系图》,纂修者均不详。
本地方言
传统建筑
现存传统广府民居、碉楼、中西合合璧风格的侨房等传统建筑25座。其中建于民国时期的长堤街四巷9号民居和建于1926年的长堤街41号李可宽故居,是市级不可移动文物。李可宽故居,面积24平方米,属中西合璧风格的碉楼,一至三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青砖砌墙,外覆水泥砂浆。一层门上部设拱形门,门上部饰花鸟灰塑。二层正面窗户上设拱形窗媚,侧面窗户设“二”字窗媚。四层内收,外墙开窗,设前柱廊。四层外围设外挑露台,底部饰诗词、花卉彩画,四角饰花卉灰塑装饰。露台女儿墙饰花卉灰塑。除此,村中还有长堤街十七巷5号、长堤街八巷7号、长堤街四巷9号、中街十巷10号、长堤街十七巷1号和长堤街十八巷20号楼,均建于民国时期。中街36号民居,属传统广府民居,楼高一层,青砖墙瓦顶,凹门廊,檐墙上部灰塑精美。
现存宗祠1座——百家祠,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1995年重建,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连体二间砖木结构。
龙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花岗岩石门框两边刻楹联“声灵超海国,惠泽播江邨”,书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庙内供奉龙母娘娘、康公、财帛星君、文殊菩萨。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村中举行祭拜活动,包含放食、庆斋宴、参拜龙母、抢花炮等仪式。
本地美食
传统食品有年糕、煎堆、茶果、栾饼、芦粽、碱水粽等。
公共设施
该村于1968年通电,1982年通自来水,1995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电话,2000年通网络。村中有灯光篮球场、涌边健身广场、龙母公园、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江尾头幼儿园等文体设施。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