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北调工程,是江苏省为缓解苏北地区缺水状况,合理配置水资源,从1960年代开始建建设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
工程背景
江苏引江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开挖的邗沟,即引江水向北通航至淮安末口入淮。唐宋时期,在邗沟上兴建各种堰、埭、坝、闸等建筑物,实行渠化通航。旱时利用扬州五塘蓄水济运,水枯时,则自大江中车水济运。宋宣和三年(1121年)春,曾“诏发运副使赵亿以车畎水运河”(《
宋史·河渠志》)。黄河夺淮后,淮河入海尾闾被占,河床淤高,里运河承担部分洪水入江,引江历史就此终结。
1958年,江苏进行“引江济淮,江水北调”规划,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规划紧密结合。规划引江分两路:一路由南官河自流引江入里下河地区;一路建抽水站由廖家沟抽水入高宝湖北送。
省水利厅1958年编制的《江苏省水利规划提纲》中,规划引江济淮(江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开南官河引水穿过通扬运河入里下河地区,干线经卤汀河、射阳河出海,拓浚通扬运河为输水河道,结合航运,在南官河口及通扬运河西口各建引江闸。后因原通扬运河拓浚工程土方多、拆迁大,改为在原通扬运河北另开新通扬运河。并兴建邵伯大控制工程,在邵伯、大汕子建抽水站。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兴办苏北引江工程,新建5万千瓦电力抽水站,上半年先完成2.5万千瓦。2月,省人委报送了《江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规划要点》和《苏北引江灌溉电力抽水站设计任务书》。《规划要点》提出,自流引江和抽提江水并举;集中抽水和分散抽水同时进行;近期和远景相结合,使之与国家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力求配合;蓄水引水并举,既利用湖泊调蓄抽水向北,又利用湖泊蓄水互相调济;抽水灌溉与除涝防洪结合,做到一站多用。4月,省水利厅又编报了《江苏引江灌溉第一期工程滨江电力抽水站及高宝湖电力抽水站初步设计》。4月15日,水电部批复,同意第一期工程按设计方案施工。滨江站于是年冬开工,计划装机1.25万千瓦。后来,经研究将苏北引江
灌溉工程规划与里下河地区规划、滨海垦区规划、高宝湖地区规划进行综合考虑,统一安排灌溉、洗盐、改良水质和港口冲淤等水源问题,并结合里下河排涝。为此,将原滨江站迁至江都县西南,改名为江都抽水站,原计划高宝湖站移至淮安,称淮安抽水站,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道北送,“四湖串连、八级抽水”,把江水抽送至微山湖,使江、淮、沂沭泗沟通,引水、蓄水、排水、调水相结合。
1961年3月,水电部召开六省市规划筹备会议,研究认为:抽引江水到山东的工程规模巨大,决定暂缓考虑,抽引江水先解决苏北地区灌溉用水。并于1961年4月,水电部批准同意江苏实施苏北引江灌溉工程。
1962年,江苏根据水电部意见,对规划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主要是对废黄河以南的淮河下游,包括淮水北调灌区,增加灌溉、排涝和沿海垦区洗盐、冲淤的综合考虑,使引江规划进一步全面、合理。总的灌溉面积为:水稻1483万亩,三麦670万亩,秋季旱作物650万亩,需水量180亿立方米至236亿立方米,需要抽引江水400立方米每秒,自流引江140立方米每秒,兴建江都抽水站,增建淮安抽水站。1963年1月国务院批准江都站装机规模第一步按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250立方米每秒,近期抽引江水灌溉限于250立方米每秒。如以后淮河来量减少,装机需要扩大时,再行报批。
1959年以后,随着淮河上中游工程的变化,下游缺水加重。1959年淮河断流108天,1966~1967年连续断流221天,洪泽湖干涸,里下河地区水位低落,水质变坏,入海港口淤塞严重。为了解决苏北农田灌溉、冲淤保港的燃眉之急,省水电局于1970年又编制完成了《江苏省淮河地区骨干工程规划治理意见》,计划在已建的江都抽水站一、二、三站共抽水250立方米每秒的基础上,再增加150立方米每秒,达到400立方米每秒;并建泰州抽水站350立方米每秒,其中50立方米每秒给新通扬运河以南灌溉,300立方米每秒通过新通扬运河和规划中的通榆河灌溉斗龙港以南垦区,结合洗盐冲淤和航运。为争取增加淮水北调的水量,将灌溉总渠原用淮水的自流灌区,改从里下河河网提取江水解决。泰州自流引江除已建新通扬运河自流引江外,在南官河西增开引江河,两河总引水能力为500立方米每秒。
引淮河余水冲淤有三条路线:一条是拓浚王圩河,从灌溉总渠引淮水送至射阳河;另一条从里运河引淮水经高水河、泰州以东的新通扬运河、通榆河到斗龙港以南;还有一条是结合白马湖、宝应湖地区退水,在不影响里下河地区排涝的前提下,利用白马湖、宝应湖两座穿运地下涵洞引水入里下河地区。
1973年1月,省水电局和省治淮指挥部向水电部报送了《苏北引江灌溉工程报告》。报告提出:向北送水仍以京杭运河为干渠,第一级站的江都抽水站及万福闸下的滨江抽水站,分别抽水400立方米每秒及420立方米每秒(滨江抽水站后因送水线路改变未实施)。向东送水计划建马甸抽水站,抽引江水350~400立方米每秒,后又改为从马甸、高港两处抽水。
1974年,根据水电部提出的《南水北调近期规划设计任务书》,省计委向国家计委报告提出,在三四年内,争取先送水100立方米每秒过黄河,如只建洪泽湖以北工程,送水出省没有保证,要求除续建三阳河等引水河道外,需建大汕子抽水站,抽水200立方米每秒;向东送水工程应和向北送水工程同步兴建。1975年8月,根据水电部《南水北调规划任务书》,省治淮指挥部编报了《南水北调近期工程江苏段规划报告》,主要是增加北送水量至微山湖,从洪泽湖到骆马湖分中运河、徐洪河两路送水,骆马湖以北分韩庄运河、不牢河、房亭河三路送水,并提出向东送水建设方案。1978年水电部批准徐洪河为南水北调输水支线,送水200立方米每秒。1983年6月,根据国务院和水电部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要求,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于6月又编报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段规划意见》。至1987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尚未起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虽未能全部实施,但江水已可北送达徐州及连云港市。
规划情况
为缓解地区缺水状况,合理配置水资源,从50年代开始,省水利厅先后提出“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和“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的跨流域调水计划。江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长江水补充淮沂沭泗水水量之不足和协调来水与需水在时空分布上的矛盾,为苏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航运和生态提供水源,并承担苏北地区部分泄洪排涝任务。
工程情况
江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扎根长江、实现江淮沂沭泗统一调度、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工程。工程体系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抽引江水规模达400m3/s。通过由南至北布置的9个梯级泵站及总长404km干线输水河道,工程可覆盖保障苏中、苏北7市50县(市、区)、6.3万平方公里、4500万亩耕地、4000万人口,向北最远可送水至徐州丰沛地区,向东北最远可补水至连云港石梁河水库。
江水北调工程以江都站为起点、京杭运河为输水骨干河道,经过洪泽湖、骆马湖调蓄,可将江水送到南四湖下级湖,沿途已建成江都、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沿湖等9级抽水泵站(见表1)。
表 1 江水北调泵站基本情况
工程效益
一是江水北调工程省内效益。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管理实践,较好保障了江苏省苏中及苏北地区防洪排涝、农业灌溉、抗旱调水、城市供水、交通航运需求,较好解决了工业与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与环境用水问题。据统计,江都水利枢纽累计投入抗旱、灌溉等抽引江水1361.13亿立方米;沿线各级泵站排涝400亿立方米,为我省苏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提供了重要保障,已成为苏北全面小康、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二是2013年以来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新建工程联合运行调水出省的效益。截至2016年5月,通过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新建工程联合运行,累计调水出省12亿方,相当于2个骆马湖的正常需水量,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状况。
工程建设
工程体系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是江都一至四站),由江都抽水站及其配套工程组成,江都抽水站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组成,一站兴建于1961年12月,竣工于1963年3月;二站于1963年7月开工,竣工于1964年8月;三站于1966年12月开工,竣工于1969年10月;四站于1973年11月开工,竣工于1977年3月。至此,历时17年,江都抽水站建成。该工程共安装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33台套,总装机容量为49800千瓦,总抽水能力为473立方米每秒。1994年至1996年、1997年至1999年一站、二站,2006年至2009年、2008年至2010年三站、四站先后进行了更新改造,使得江都抽水站在总装机台数不变的情况下,容量扩大到55800千瓦,在机组净扬程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总抽水能力达到508.2立方米每秒。
淮安水利枢纽,1974年随着分淮入沂、淮水北调工程和江都第一、二、三抽水站建成投产,在三堡乡建成淮安第一抽水站,抽水64立方米/秒。1979年建成淮安第二抽水站,两台机组共抽水120立方米/秒,排水180立方米/秒。
淮安第三抽水站,是我省利用世行贷款兴建的大型抽水泵站,站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南郊京杭大运河与总渠交汇处,它与已建成的淮安一站、淮安二站共同组成我省江水北调的第二级抽水站,也是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二梯级泵站之一。本工程于1995年1月15日开工,1996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1997年6月交付使用。
淮安三站自1997年建成交付使用以来,一直存在机组启动困难、电机超功率运行、泵站装置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后经安全鉴定为三类泵站。为提高泵站运行效率,消除工程安全隐患,保障南水北调安全送水,淮安三站改造工程于2015年11月开工,计划工期为22个月,目前工程正在改造中,工程概算总投资为6702万元。
淮安三站原主机组为2台套灯泡贯流泵,采用32GWN-42型水泵水轮机,单机装机流量为33m3/s,
水泵叶轮直径为3.19m,转速为136.4rpm,灯泡比1.06,采用直联方案配套
电动发电机。
更新改造工程拟更换2台套主机组设备,仍采用灯泡贯流泵机组型式,设计单机流量为30.0m3/s,主水泵叶轮直径为3100mm,转速125rpm,单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180kW,电机与水泵直联,机组采用变频器组调节。
淮安第一抽水站(以下简称淮安一站)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南郊、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的交汇处,与淮安二站、淮安三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组成淮安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我省江水北调的第二级抽水工程,也是即将实施的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二梯级站,同时淮安一站还承担抽排白马湖地区内涝的任务。淮安一站于1972年12月开始兴建,1974年3月竣工。工程投资513.49万元。该站现安装1.75ZLQ11.2-5.3轴流泵,配用TL1000-24/2150
同步电机8台,总装机容量8000kW,设计流量89.6m3/s,泵站设计扬程4.89m。该站由淮安抽水站专用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双拼高压电缆输电,引入6kV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