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子山麓、碧波荡漾的野芷湖畔,
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学院地处武汉市
大学城中心地带,四周科研院所和高校云集,交通便利,是武汉市属高校中学科门类齐全、面向全省招生、师范和艺术特色鲜明的一所综合性
高等师范学院,学校性质为公办全日制。
学校简介
学院前身为
张之洞于1906年创办的
两湖总师范学堂,具有百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
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以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上乘而闻名遐迩,是全国首批、湖北省第一所试办小教大专班的师范院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师范教育先进学校,”是
湖北省教育厅组织评估的“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学院现有21个专业,市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课题7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6个.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97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111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0余人,市管专家3人,学科带头人1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
曾宪梓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共计7人;学院还聘请了具备博导、硕导资格的教授20余名担任兼职教授。
历史沿革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的前身之一是原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具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它源于1906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解放前,几经变迁,逐渐演变为湖北省立
武昌师范学校。
1913年两湖师范学堂改称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湖北第一师范并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改称省立一中师范部;1929年师范学校独立,湖北第一师范改称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同时,改六年制为三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1938年湖北联中成立,湖北师范西迁
恩施,改称湖北联中
建始师范分校,校址在
建始县城西
七里坪;1943年建始师范改称湖北第九师范学校;1946年学校复迁武昌,改称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直至1949年解放。
这一时期学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内部设有训育处、教务处和总务处;曾办有简师和普师。1923年董必武同志曾在湖北第一师范任教,并于次年任训育主任;陈潭秋、赵辛初等革命志士曾在该校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1949年5月武汉解放。省人民政府接管后,将原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和一女师、二女师、童子军师范一起并入
湖北教育学院,成立附属师范学校。
1951年附师“一分为三”,有二部分分别在武昌成立了
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和艺术师范学校,而普师则迁至
汉川县喻家集,成立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1951年—1956年,学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内部设有党支部,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起监督保证作用,中层机构设有教导处、总处处和团委。
1956年夏,学校由汉川迁至武昌付家坡现在校址,并接收了
洪山区新建的一所小学为湖北省实验师范附属小学。1957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由湖北省教育厅移交给
武汉市教育局领导,学校成立了党总支,行政机构未变。
1962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停招师范生,改办高中。1964年武汉市教育局为增设红旗三中(现
武珞路中学),划去学校土地30亩,另归还相邻的洪山区向阳大队20亩,使学校原有占地面积130余亩缩小为80余亩。1965年“四清”运动结束后,武汉市教育局决定将武昌幼儿师范(校址在现阅马场中学)与湖北省实验师范合并,迁至实师校内,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的体制。学校内部增设了政治处。1965年学校从参加高考学生中招收了语文、数学一年制大专班各6个,培养初中教师,此时,学校有教职工约160人,幼师、普师、大专学生1000余人。1966年—1969年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课。1970年学校复课,招收初中班。
1971年恢复从家村下乡知识青年(含少数农村知青)中,经过推荐,招收师范生,一次就招收了1000余人,1972年学校扬名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小也随之改名为武汉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1976年粉碎“
四人帮”以后,学校建立党委。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学校又从中、高考学生中招收师范生,并逐渐增加了面试的要求。1977年曾以武汉分院的名义招收了高师专科生(系中文和数学专业),培养中学教师。同年,上级发文认定学校属县(团)级。
1977年—1982年,这一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撤消政治处设立办公室。学校除主要为全省培养和培训小学、幼儿教师外,还承担了少数初中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1983年湖北省恢复重建省属武昌幼儿师范学校,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从此一分为二。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因而缩小到42.2亩。同年,学校学制由三制改为四年制,以后经过改革又改为“三、一”分段制。1985年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准,增设了中师教科处和师训处,分别担负全市中师的教学管理、指导、科研和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管理、指导工作。1987年上级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为210人。
1989年学校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政教处。从此学校内部行政组织机构就设有5处1室1科,即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处、师训处、办公室和保卫科。
1983年—1991年,这一时期学校主要为武汉市培养培训小学和幼儿教师,也先后为
襄樊、宜昌、
沙市培养了部分小学、幼儿教师,同时承担了中师教科研和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任务。成为武汉市中师三个中心,即教科研中心、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资料中心的重点师范学校。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湖北省率先试办小教大专班、成为全国17省、市28所师范办小教大专班的试点学校之一。
从此,学校由培养中师程度的小学教师向培养具有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的方向发展。1994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的中师联检团对湖北省中师进行检查后,评价武汉二师是一流的师范学校,称武汉二师是现阶段全国中师的又一所窗口学校。
此时,学校已有32个班的规模,学生1300余人,正式教职工211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47人(高级讲师45人,含特级教师3人,市管专家1人,讲师52人,助理讲师44人)。1999年学校开始从高考中招收专科生,学制三年。
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50余年来为基础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1949年到2001年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近20000人,分布在湖北省各地和武汉市的许多学校,多数已成为教学骨干,不少人已成为知名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
名称变称
两湖总师范学堂1906-1913
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1913-1927
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师范部1927-1929
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29-1938
湖北第九师范学校1943-1946
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1946-1949
湖北省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1949-1951
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1951-1972
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1972-2001
隶属关系变称
湖北省教育厅领导1949-1957
武汉市教育局(教委)领导1957-2006
组织机构
党组织党支部1951-1957
党总支1957-1976
党委1976-2006
团委1953-2006
行政组织
教导处、总务处1949-1965
政治处、教导处、总务处1965-1986
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保卫科1986-1985
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科处、师训处、保卫科1985-1989
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处、小教培训中心、保卫科1989-2001
办公室、学工处、教务部、后勤处、教科处、小教培训中心、外事处、保卫科2002-2006
发展前景
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广泛,先后与英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互派留学生和建立实习基地等合作关系,学院的毕业生经考核,可直接派往合作国家就业。目前学院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已将学院纳入重点建设单位,包括艺术专业在内的5个本科专业正在申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