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湖北省秭归县传统音乐
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湖北省秭归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长江峡江号子,形成并流行于巴东县境内的长江边域溪至牛口一带,以及境内支流神农溪流域。流行于巴东、秭归一带的船工号子又称“楚帮船工号子”。
长江峡江号子历史悠久。究其渊源,起源于《吕氏春秋》记载的“举重劝力之歌”,最初的实用价值在于协同劳动动作、减轻疲劳。
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自陕电屯兵巴东,灭楚于郢后,巴东即形成一自然港埠,始有拉纤号子出现。到明朝嘉庆年间,修建水驿,配木船10只,长江峡江号子便形成规模,并不断发展。
基本特征
在机动船未普遍使用前,木帆船(又称“自行船”)是长江航道运输商旅及货物的主要工具,因航道不同,境内船型各异,船员基本上由六人组成。即前驾长一人,后驾长一人,船员四人。一般情况下,船员没有具体分工,船员可临时担任驾长,驾长亦可上岸拉纤。因此,无论是驾长还是普通船员,统称“桡夫子”,即纤夫。船体主要由“尖子”(或称“库头”,指船头)、“关仓”(或称“火仓”,即厨房)、“尾子”(指船尾)三部分构成,辅以桡杆、布条(帆)、舵、艄、橹、桡、纤绳等。
长江峡江号子以高亢、浑厚、雄壮、有力为特征。音乐旋律与内容融为一体,音调多与语言声调结合,它行腔自由舒展,节奏、速度视具体活路即演唱时所从事的劳动而定。峡江号子行腔中以“腔旋律”居多,也有“韵调旋律”,带有古老的徵羽乐风。其表现形式多为一领众和,领唱者有一整套适合各种行船活路的曲目,有时还会根据具体状况和需要即兴编唱几句行船“行话”以指挥劳动,如起航前喊“活锚号子”,平水时哼“摇橹号子”,顺风时叫“撑篷号子”,等等。长期以来,峡江号子一直在峡江船工中承沿不绝。
代表作品
主要号曲有《与姐下江口》《下河打哦嗬》《手扳石头脚蹬沙》《谷花采茶》《桡夫子采茶》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长江峡江号子是劳动群众集体创造的生命乐章,它成为峡江地区最富凝聚力、最具标志性的一种文化符号,显示出独特的民俗学、音乐史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目前,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加上长江三峡已建坝蓄水,长江峡江号子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实用性,发展停滞,后继无人,急需组织力量抢救保护。
传承人物
杨春善,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
保护措施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项目评估合格,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项目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巴东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和秭归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23年12月7日晚,第四届宜昌艺术节“宜昌文华奖”参评剧目——行进式旅游实景剧《峡江号子声》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上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13:2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