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革命元老
江浩(1880—1931),河北玉田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在北方参与发动滦州起义。1913年当选国会参议院议员。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津后与于方舟、李锡九等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同年9月,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任组织部主任。后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参与领导了迎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监察委员。1927年5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革命军事裁判所所长。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和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病逝于海参崴。
人物生平
江浩(1880—1931),原名江文浩,字注源,后改名为江浩。1880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北刘家桥村一个地主家庭。
1908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
1910年,江浩回国,在遵化省立第五中学任学监期间,积极向学生传播反清思想,秘密组织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与李锡九等人在天津成立了同盟会北方支部,先后策动了滦州起义、天津起义。
1913年,他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会参议院候补议员,1916年晋升为议员。
1918年,江浩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高举护法大旗。江浩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历尽曲折和艰辛,然而都一一失败。
1920年底,江浩在北京结识了李大钊并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入党后,江浩仍利用国会议员的合法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通过各种方式,传播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积极赞助学生各种进步社团的活动。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江浩与一些国会议员揭露军的罪行。国共合作后,江浩担任了天津地委主要领导工作,在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江浩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几个子女都先后参加了革命,人们称赞江浩一家是“光荣的革命之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同年4月21日,江浩和毛泽东、宋庆龄等40人联名发出通电,严厉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径和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以及自立政府的行为。八一南昌起义成立革命委员会,江浩与周恩来等25人当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并与毛泽东、宋庆龄等人联名发表《中央委员会宣言》,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的罪行。
1930年,江浩同志在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归国途中患了心门漏血症,1931年,江浩同志病逝于苏联的海参崴,终年51岁。
人际关系
父亲:江瀚,在村中开染坊,是村里的富户
妻子:刘喻莲,缠足的家庭妇女
儿子:江震寰,1927年牺牲
长女:江韵清,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
次女:江挹清,在父亲的影响下走向了革命道路
幼女:江汰清
孙子:江宏烈
外孙:张世平,参加抗美援朝,当通信兵保家卫国
外孙女:张世莹,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外曾外孙女:李民,在德国留学
外曾孙女:张梅,在德国留学
外曾孙:张松,在加拿大留学
外玄孙女:张佳宁,在美国留学。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江浩同志始终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为中国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
参考资料
革命元老——江浩.唐山党史网.2016-06-12
革命英烈事迹-江浩.中共天津市委党校.2019-09-19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6 23: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