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学刊》1958年创刊,是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办刊历史
1958年,《虚与实》创刊。
1966年,《虚与实》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刊。
1979年,《虚与实》复刊后改名为《江淮学刊》、《江淮评论》。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资源平台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7月,其前身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截至2018年6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内设11个研究所,4个杂志社,7个行政管理处室,1个机关服务中心,1个图书馆,10多个非编制研究中心。有在职人员164名,在职人员中,正研究员27人,副研究员33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1人。
截至2018年6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有馆舍约650平方米,馆藏书刊资料近14万册。有《四库全书》(电子版)、《续修四库全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光盘)、《中国共产党党建百科全书》(光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专题目录索引》、《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国研网》、《读秀学术搜索》》等电子文献、数据库。
栏目方向
《江淮学刊》刊登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社会学、法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历史等学科。
《江淮学刊》设置的栏目有:调研报告、综述、书评、哲学、经济、政治、社会、文学。
《江淮学刊》的读者主要来自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校文科专业师生。
人员编制
据2018年6月《江淮学刊》官网显示,《江淮学刊》编委会拥有1位常务编委、6位编委。
办刊成果
研究发表
据2018年5月20日
中国知网显示,《江淮学刊》共出版文献6465篇。
据2018年5月20日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淮学刊》共载文3494篇。
收录情况
《江淮学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4年版)。
影响因子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在《光明日报》发布2012年学术论文指数排行榜,《江淮论坛》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居前30强。在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约100种综合性学术期刊中,《江淮论坛》转载量进入30强,转载率排第23位,综合指数排第28位。
2010年《江淮论坛》在论文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排名中,进入前30强。
2011-2012年《江淮论坛》在全国1450种人文社科期刊中,转载量位居第66位,转载率位居安徽省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第一位。
2012-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专题刊载数据与评审专家组综合评价,《江淮论坛》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在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江淮论坛》全文转载率排在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综合性期刊第25位,在全国各级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约100种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处于中上游位次。
2015年度《江淮论坛》全文转载29篇,转载率位居全国地方社科院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第七位;在全国1367种综合性期刊(含高校学报)的转载量总排名中,《江淮论坛》名列第36位。
2016年度《江淮论坛》全文转载28篇,在全国1433种综合性期刊(含高校学报)的转载量总排名中列第36位,在全国社科联、社科院系统主办的100种综合性学术期刊转载量排名中,《江淮论坛》位居第17位,相比2015年度提升4位。
据2018年6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江淮学刊》总被引次数25466次,总下载次数134671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9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46。
截至2018年6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淮学刊》总被引量为7668次,下载量为178821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探索与争鸣》影响因子为0.9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1088名,在社会科学理论(113种)中排名第6名。
荣誉表彰
截至2018年6月,据安徽史学官网和中国知网显示《江淮学刊》被评为社科双效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
2017年3月,《江淮论坛》入选2015—2016年度安徽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办刊理念
《江淮论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术性和理论的创新性。《江淮论坛》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紧贴中心,致力创新。
期刊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