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新
江西丰城市供电公司张巷供电所营抄管理班班长
江玉新,男,江西丰城市供电公司张巷供电所营抄管理班班长。2008年2月3日在丰城市抗冰抢险保供电战役中光荣牺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全国总工会追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抗冰抢险烈士”,共青团江西省委追授“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牺牲前
2008年2月6日,农历大年三十。江西丰城市张巷镇草溪村委会的800多户村民如愿以偿过上了一个亮堂祥和的春节。当万家灯火点亮村庄、除夕的鞭炮声热闹地响起时,江玉新却静静地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电杆上忙着修线接电为乡亲们送光明。
“这些天,在外头打工的人都赶回来过年了,要是没有电用,真对不住他们啊!”
2月3日下午,江玉新和往常一样,天刚亮就背着工具包急匆匆出门了。路上碰到赶往镇上去买年货的邻居江坤树搭腔,他撂下一句:“要去修电,改天跟老哥聊。”就头也不回地往所里赶了。今天计划要抢修好两条10千伏的线路,恢复送电,他实在一分钟也不想耽搁。
在江家村的线路抢修进展得很顺利,到13:30就完成了一大半的工作。江玉新返回所里,得知另一组抢修队的抢修任务特别重时,提出和年龄较大的熊禄群老师傅对调一下,让熊师傅到江家村接着完成这边抢修扫尾工作,他自己则赶往张曾村草溪线的故障点。草溪线28号至39号杆间的横担、绝缘子因覆冰已严重倾斜,导线断落11档。当天下午主要是对39号耐张杆上的断线进行修复,完成了这一基杆上的接线,通向前罗、瑶上等村的多条支线就可以贯通了,意味着又有800多户人家可以用上电了。
“这些天,外头打工的人都赶回来过年了,要是没有电用,真对不住他们啊!”上杆前,他还跟同事念叨着
那根断裂压住了江玉新的电线杆
39号杆立在一块早已被积雪冰块掩盖的水田中央。大家分头行动,打拉线、准备材料等,并开挖了20厘米左右的地面,查验电杆根部是否受损。一切就绪后,江玉新和罗海水先后登上了39号电杆的顶部开始作业。
15:50,就在杆上人员工作快要结束,准备上下配合起线时,意外发生了!电杆突然“咔嚓”一声巨响,迅速地向北面倾倒,身系保险绳、正在杆上作业的江玉新来不及闪避,紧贴着电杆的一侧,被重重地压在倒杆的正下方。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缓过神来,陈昌、罗国辉等人扔下手中的扳手、电线,朝压在杆下的江玉新飞奔过去。此时,江玉新大口喘着气,睁着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陈昌等人一边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一边脱下身上的棉衣支起他的头部、盖住他的身体……
冰雪封冻的田间小道异常硬滑,30分钟后,镇卫生院的急救车才艰难地到达出事地点,载着奄奄一息的江玉新送往医院。奇迹未能出现,因内脏受到重度压迫的江玉新再也没有醒来。
护送江玉新到医院的几位同事最先得知消息,在医院里抱头痛哭。这些平日里苦不怕、累不倒的铁一样的大男人此刻却再也抑制不住悲痛,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位好兄弟,就这样走了?!
技术人员事后分析,水泥杆是因长时间低温冰冻,从离地面以下50厘米的部位突然断裂的。
同事们仍在期待“我来!”这个熟悉而响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我来!”对所里的同事们来说,已经习惯了江玉新的口头禅。不管碰到什么急事、难事,他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就揽到自己身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江西出现的罕见冰雪灾害给电网带来致命的打击。位于赣西地区的丰城市电网更是遭受重灾,受损的高低压线路长达2400多公里,断线倒杆等多达3400余处。江玉新所在的张巷供电所辖区也被灾情全面覆盖。
灾情前的他
自灾情发生后的十多天以来,江玉新起早贪黑,冒着严寒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抗冰抢险的一线。怕线路设备覆冰,每天凌晨就出发,沿线巡查。线路穿越山岭,就翻山越岭;线路跨越河塘,就跋涉冰河。看到覆冰较厚、危及线路杆塔时,就立即登杆敲冰及时排除险情。江玉新承担了京九铁路沿线的巡线工作,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对这些重点线路每天要坚持巡查两次,在冰天雪地里步行三十多公里。
随着春节临近,天气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向着更恶劣的形势发展。一轮又一轮雨雪冰冻的侵袭,让已经经受重创的电网变得更加脆弱,断线、倒杆现象频频发生,灾情加剧,张巷镇里成片的乡村陷入黑暗和冰冷之中。
“抢修班的人手不够,让我来吧!”他提出和高度近视不能登杆作业的刘顺华对换,让刘顺华去巡线,他上杆作业是把好手,这个时候正好顶上,也好加快一些抢修进度。
1月27日,一场大雪过后,张巷镇的三条10千伏线路全部因积雪覆冰故障中断,全镇停电。大雪之后,丰城市又紧接着下起了冻雨,电杆上下结了冰,登杆作业十分危险,电路抢修不得不暂时中止。镇上的敬老院40多位孤寡老人的吃喝住行成了大难题,再加上天寒地冻不能取暖,随时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安全!镇政府领导下达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架通敬老院的电线!看着阴沉沉的天空中还在撒豆子似的下着雪籽,大家都皱紧了眉头。
“我来!”汪玉新又一次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揽到了自己头上。那天冻雨一直下个不停,打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江玉新先一点点敲掉杆上的冰,然后再蹬着踩板上到杆顶接线,从下午16点一直干到晚上。江玉新两次登杆作业,在杆上整整待了2个多小时。
“下来时,帽子上、脸上、身上都结了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敬老院的刘建兰院长依然感慨万分、感动不已。1月29日晚上八点多,张巷镇敬老院第一个用上了电!
想着那些还没有及时得到修复的线路、没有用上电的村民,江玉新吃不好睡不香。“一清早就没看到人影,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妻子熟睡时偶尔转身碰到一身冰凉,才知道他回来了。
江玉新就住在张巷镇,看到落雪结冰,邻里乡亲都躲在家里,儿子却天天要四处赶着去登高爬杆去修电,60多岁的母亲在家整天担惊受怕。她不止一次拖住江玉新,让他不要出去,可每次江玉新丢下一句“工作需要”就走了。
江玉新一心只想着多修好一些故障线路,多让几户人家用上电,却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他迎风踏雪,夜以继日地奔波在一条条故障线路上,平均每天工作在杆上的时间达到七八个小时。全然不顾自己长时间重负荷的劳累,用顽强意志挑战生命的极限。
“累得到家里一句话也不愿多说。”江玉新牺牲的当天中午,就在江家村离父母家不到百米的一条线路上抢修,父亲喊他回去先吃个中饭再工作,他不肯,非得抢修完了送了电再吃。父亲一直在家等到下午2点多,儿子也没有回家吃饭。“拖他回来吃顿饭也好啊。”江玉新出事后,父亲老是呆呆地坐在门口,望着最后看到儿子身影的方向,喃喃自语。
“他一直是所里的技术骨干,平时工作就爱动脑筋。碰到困难时,他总是冲在前、带头去干。他对所里线路和台区用户的情况非常熟悉,这次抗冰救灾中,他每天白天去抢修受灾线路,晚上回到所里,参与研究制定第二天的抢修方案,为所里提高抢修效率、恢复送电争取了时间。”所长丁国彪说。
江玉新走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谁也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们仍在期待“我来!”这个熟悉而响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好人长辞
“这么好的一个人走了,我一定要来送送他,就是天上落刀子我也要来!”
2月5日上午,长空静穆,大雪纷飞。江西省丰城市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赶来,洒泪送别英雄。走在人群中的刘洪发老人跌跌撞撞走了好几里路,才赶到追悼会的现场。他抹着眼泪说:“这么好的一个人走了,我一定要来送送他,今天就是天上落刀子我也要来!”
刘洪发老人与江玉新是多年的邻居,走往得多,情同父子。“镇上人都认得他(江玉新),好热心的一个人,谁家用电有个啥毛病,招呼一声他就来了。”
住在江玉新隔壁的江德根说,江玉新原先在机械厂干过修理,对电器维修也很在行,在全镇小有名气。只有人家开口,他就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免费维修。
75岁的邹书田老人在江玉新离世两天后才得知消息,老人难过得整整一夜没睡。他说,一合上眼,江玉新的影子就在面前。十几天前,江玉新巡线路过老人家时,看见邹书田的老伴生病了正在吃药,硬塞给老两口200元钱。“崽女都抵不过(江玉新),每个月他都会来……”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捂住脸,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罗桥村村民邹小平至今不愿相信这个事实。2006年6月中旬连续下了好几天的暴雨,罗桥村4台排灌电机日夜不停忙着排涝。一天半夜,一台排灌电机突然故障罢工了,转眼功夫,“哗哗”的水就直往上窜。焦急的邹小平拨通了江玉新的电话。“马上就来!”只说了四个字,电话那端就放下了。邹小平望着外面雷电交加、暴雨如注,担心之下再一次拨通了江玉新的电话,犹豫着试图劝说:“要不,明天来吧,路上不安全!”“开什么玩笑!抽穗的稻子淹了,几十万斤的粮食就没了!”江玉新把电话一撂,雨衣也没来得及披就出了门。半个小时后,一身湿淋淋的江玉新赶到了电泵房,初步检查电机部分没问题,江玉新决定下到水泵管道出口处检查。他找了根长竹篙探了探底,约有4、5米深,江玉新憋足一口气,抓住竹篙就往水底下钻,一直钻到底部管道口,再用手去摸,闷不过气了,才爬上来换气。就这样来回上下几趟,终于找到堵住水泵管道口叶轮片的破棉絮,并用手把污物掏干净,让排灌泵机转起来了。
看到江玉新处理完故障,从水里出来,冻得浑身发抖,牙齿“咯咯”作响,当时邹小平的鼻子就发酸了。“当时水很深也很脏,钻到水底是很危险的,没有人会象他这样。”
对于张巷镇的乡亲们来说,江玉新早已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彼此之间无须客气,却始终心存感激。
江玉新牺牲的消息在小镇传播开来,很多人在震惊之后忍不住掉眼泪。这些天,不断有人赶到他的家中看望和慰问。
在丰城市供电公司工会主席林俊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还没来得及签署的先进评选申报表,里面就有江玉新光荣推选为公司2007年度十佳班片长的材料。有一份个人自述材料是江玉新自己认真书写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定要把企业当成事业来做,在对客户服务中,一切都为客户着想,情系客户,无私奉献。只有心贴心的服务,才能换来百分之百的工作效益。”或许正是基于这样深厚的敬业情怀,才使得江玉新与他的客户之间早已构建了一种超越了供求服务领域之上的和谐关系。“战灾保电为人民,功绩永存颂英雄。”这是朴实的乡亲们为烈士江玉新拟写的挽联,也是他们对英雄发自内心的赞语。
年三十这天,记者来到江玉新的家里。走进家门,眼前的景象让人心酸。厅堂里为年夜饭准备的饭桌上端端正正地摆上了英雄的遗像。房间的门上贴着追思亲恩的挽联。耳畔“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接二连三不时地响起,仿佛在争着奔走相告团聚的喜悦。在这里,却是静寂无声。父母永远等不到儿子、妻子永远等不到丈夫、儿女永远等不到父亲的到来。一家人默默地低头垂泣,不敢对视。
妻子罗玉琴一边垂泪,一边整理丈夫的遗物:一顶斑驳安全帽、一个装满了各种修理工具的旧挎包、一双冰冷湿透的解放鞋,这曾经是江玉新出门时从不离身的三件物品。睹物思人,罗玉琴再一次禁不住失声痛哭。江玉新的母亲指着楼顶天花板上一块块绿色的霉斑告诉我,家里屋顶漏了好长时间,一直催江玉新整修一下,他却总说没时间,说过了这阵子再说。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成了江玉新永远也无法兑现的承诺。
江玉新再三要求在广东工作的弟弟一定回老家过年,一家人好好聚一聚。弟弟不远千里赶来了,进门第一眼见到的竟是哥哥的遗像。
每年过年,都是江玉新亲自陪同心爱的女儿去买新衣新鞋。13岁的江燕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搂着爸爸的脖子撒娇了。父亲的离去让她一夜之间变得懂事了很多。她说她什么也不想要,只想着姑姑能带她到爸爸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参考资料
用生命点燃光明.中国江西网.2008-01-3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21:03
目录
概述
牺牲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