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境内公办高校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2002年8月,原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原锡山职教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1953年4月17日,苏南无锡工人技术学校于无锡蠡桥成立。
1960年,学校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学校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
1980年,经原国家教委审批,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成立。
2002年8月,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与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08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新一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22年11月4日,无锡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成立,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4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青年创客联盟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682人,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得者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第六期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5人,其他省级荣誉获得者53人;入选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电子信息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担任学校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了8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骨干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3个,高职本科贯通培养“4+0”“3+2”专业11个,士官生培养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程64门;主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成精品教材51部,其中包括“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7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8项、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获奖4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23项,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获奖31项。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先后获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无锡市软件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无锡太湖保护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
交流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中兴通讯、华虹微电子、华润微电子、北京精雕、海克斯康、福建三锋(福耀集团)、保时捷中国、东风雷诺、联想集团、北京新大陆、神州数码、海澜集团等618家中国国内外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建苏信•海澜学院等12个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20个产教融合基地及产学研创合作中心、3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442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个“苏信•中兴文化园”梦想舍区,吸引合作单位投入项目、设备等各类支持过亿元;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2万多人次,学校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自考助学(专接本)教育,畅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老挝文化与旅游部、琅南塔省教育厅、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设立“老挝赛色塔苏信郑和学院”“老挝旅游与文化部苏信培训中心”“琅南塔省汉语培训中心”,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招收来自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加纳、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派出教学与管理骨干、优秀学生赴中国国境外研修与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1所市级研究院、1所校级研究所、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完成院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10余项;获得院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级10余项;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学院教师参与研发的课题、横向项目、社会培训等金额近200万元,创收80余万元。在2013年获省科技厅产学研面上项目一项,资金50万元。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2项、无锡市物联网扶持资金项目1项,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5件。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每年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50余项,完成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5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81万余册,拥有数字资源包括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百度文库等12种订购数据库及7种试用数据库;已加入高校文献共享平台CALIS和JALIS。
文化传统
养正修能
养正: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校训取意:养天地之正气。《孟子-梁惠王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天地之正气涵盖:高尚正直之品德,坚贞正派之气节,嫉恶如仇之正义,为民效力之公正等多重品格。养正方可至诚:人之为人,必先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必先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养正”——汲取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激励代代苏信人:养正至诚,恪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
修能: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汲取当今职业教育精神,其意指:修经世之万能。所谓“能”,一要求得真知,开启智慧;二要懂得专业,精通技能;三要学会生存之道,创业之能;四要志存高远,心怀社会国家。“修能”方可致远:要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有所用,实现知行合一;要用万能之智慧来经世,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概言之,“养正修能”——养天地之正气,修经世之万能,既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又彰显现代教育理念,从德、能等方面向师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道德、学业、技能、实践等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种要素,并与学院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人文精神相融合,展示了学院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体现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学院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本质。
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 ,中间是小篆书写的学校简称“苏信”。下方印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学校的英文全称,下方是学校的校训。
校旗为明黄色长方形旗帜(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尺寸分5种,分别为288cm×192cm、240 cm×160 cm、192 cm×128 cm、144 cm×96 cm、96 cm×64 cm)中央印有黑色(色值:C48 M100 Y100 K5) 的校名全称和校徽图样,中央下方为黑色英文校名标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领导.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微电子技术专业带头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06-2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