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Jiangsu Institute of Nuclear Medicine)是直属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的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59年,无锡市创建无锡市医学研究所。
1961年,无锡市贯彻八字方针,无锡市医学研究所被并入有关生产部门或基层单位。
1978年,更名为无锡市原子医学研究所。
1979年,划归江苏省卫生局管理,4月,更名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1986年,研究所搬迁新址,研究所原址临床部对外称“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1996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更名新建的研究所附属江苏省江原医院在现址开业。
2005年,加入江苏省人民医院集团,增挂“江苏省人民医院集团核医学研究所”所牌。
2010年,成立无锡市甲状腺病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9年1月,研究所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国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创新团队1个,省青年医学人才5人,以及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
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张满达等。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杨敏等。
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创新团队:核素示踪及分子影像医学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下设分子影像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脑受体分子探针研究室、受体靶向药物研究室、神经分子影像研究室、放射性分子探针研究室、甲状腺疾病研究室、功能蛋白研究室等部门。
研究所建有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核医学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和无锡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
硬件设施
截至2017年4月,研究部配置了包括
Micro-PET在内的专业仪器和专用实验室,承担着研究所主要的科研任务。2008年底,新建了具有会议、培训、餐饮等功能的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2018年,位于原无锡艺校地块,总投资1.74亿元的放射性药物科研中心获江苏省发改委立项批复。
科研成就
项目获奖
截至2017年4月,研究所曾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攻关、“863”、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共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6张(其中一类新药证书8张)、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以及包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70余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缺少完整技术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所与无锡机床厂协作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医用X-Y黑白扫描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光子断层扫描仪(SPECT)开始进入国内,促进了临床核医学迅速发展。为了解决与之相匹配的放射性诊断药物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研究所科研人员采用国产原料研制出心、脑功能显像剂。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中,研究所研制成功用于早期诊断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显像剂,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进入临床试验。
学术刊物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1981年创刊时刊名为《中华核医学杂志》,季刊,2000年起改为双月刊,2012年更名为《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7年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数据库收录,并与20余种国外有影响的期刊建立定期交换关系。
期刊多次获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及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奖励,多次被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双十佳期刊,2005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并获得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经费。
2006、2007和2008年选送参加第四、第五和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活动的论文,分别有1、1和2篇获奖。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六届优秀期刊、一级期刊,2008年被评为中华医学会“阿斯利康”杯优秀期刊三等奖。2009年被列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并再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文化传统
开拓、求实、勤奋、严谨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被授予“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状”。
现任领导
所长、党委书记:谢敏浩
副所长:包建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秦秋萍